中医古籍
  • 屈指肌腱腱鞘炎诊疗技术

    屈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多发于拇指,少数患者为多个手指同时发病。本病多发于家庭妇女与用手工操作的工人。

    病因病理

    经常握物,在掌骨头相对应的指屈肌腱纤维管处,受到硬物与掌骨头的挤压,而致组织退行性改变。再加寒冷的刺激,使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腱鞘发生渗出,肿胀,进而发生退行性变,发生机化、肥厚、腱鞘节段性狭窄,肌腱活动在腱鞘内受限,受压部分远端及近端膨大,使肌腱呈葫芦状改变,肌腱在活动时可产生交锁现象,勉强通过时可发生弹响,出现“扳机”现象。在遇寒刺激时症状加剧。

    中医认为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气血凝滞,气血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

    常规治疗

    1.理筋手法:术者左手托住患侧手腕,右拇指在结节部做按压、纵向推按、横向推动等动作数次,最后背伸掌指关节,握住患指末节向远端迅速拉开1~2次。每日或隔日做一次。

    2.针灸治疗:取阿是穴针刺,泻法,隔日一次。

    3.封闭疗法:用泼尼松龙2毫克加2%利多卡因两毫升,鞘管内注射,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不愈者两周后再行一疗程。

    适宜技术

    腱鞘松解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技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

    1.治疗方法

    (1)器械选用腱鞘松解刀,2%利多卡因,2%碘酊,酒精,消毒棉签,医用托盘,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无菌孔巾,一次性医用手套。

    (2)体位:确定进刀点而定。

    (3)选择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一般需要2~3毫升。先在进刀点处做皮肤点状局部麻醉,再将注射针刺入肌腱鞘,注入麻醉剂。

    (4)松解腱鞘:麻醉生效后,将腱鞘松解刀沿麻醉针孔刺入,刀尖指向指背侧指骨中心,垂直刺入肌腱鞘后,以此为中心,将拇指肌腱鞘纵行切开约1.5厘米;将食、中、无名、小指肌腱鞘纵行切开约两厘米。

    (5)术后处理:

    ①一毫米的创口用脱脂棉敷盖,两条胶布斜形平等环绕固定,中间保留两毫米间隙。

    ②术者用拇指用力按压肌腱梭形膨大部,在患者全范围屈伸患指的同时,用手法将切开的肌腱鞘向两侧剥离,并将极少量未切开的腱鞘纤维松解开。

    ③若患指由于病程过长,指屈伸范围减少,则手法扩大其运动范围至正常。

    ④术后压迫20分钟止血。

    ⑤术后两小时开始功能锻炼,指由完全伸直-完全屈曲-完全伸直为运动一次,第一天每小时运动15次;第2天每小时运动20次;第3天以后每小时运动30次,至第5天。

    ⑥抗生素口服一周。

    ⑦5天内创口禁止接触水。

    2.特色

    无切口,损伤小,操作简便,要领易掌握,可控性强,安全,一次治疗即可痊愈。

    3.注意事项

    (1)拇指腱鞘炎患者进针点要偏向尺侧。

    (2)进刀点一定选择在距腱鞘最近处。

    (3)麻醉剂不可注入肌腱内。

    (4)若发现注射针刺入肌腱鞘后,针尖不是指向指背侧指骨中心,则需重新定位进刀点。

    (5)保证刀与肌腱鞘一定要垂直,防止损伤两侧的血管神经束。

    (6)切开肌腱鞘时,一般首先由进刀点向远端切开,再点向近端切开,这样比较容易掌握切开范围。

    (7)避免损伤肌腱。

    小针刀疗法

    局部消毒、铺单,局麻后,用小针刀刺入结节部,沿肌腱走行方向作上下挑割,如弹响已消失,手指活动恢复正常,则表示已切开腱鞘。退刀后以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操作时一定要沿肌腱走行方向挑割,不要向两侧偏斜,否则可损伤肌腱、神经和血管。

    预防调护

    患者平时做手部动作要缓慢,避免劳累,少用凉水,以减少局部刺激。对发病时间短、疼痛严重的患者更要充分休息,有助于损伤筋腱的恢复。施用理筋手法要适当,对晚期硬结明显者尽量不用,以免适得其反,可采用封闭或小针刀治疗。

更多中药材
  •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