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病中运用体会

    宗《内经》“肺朝百脉”之理论,结合临床,提出肺病以血瘀为病立论。认为无论是咳嗽日久,还是喘、哮、肺胀等,均使肺肾阴亏,或肺脾气虚,或脾肾阳衰,摄纳失常,导致气机紊乱,气滞血瘀,瘀阻肺络,形成肺瘀,故治肺需适度活血。用此理论指导临床,选方佐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肺系病症,疗效显著。

    《内经》提出:“肺朝百脉。”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气机。指出肺既是血液会聚之所,又是进行气体交换的脏器。肺系疾病如咳嗽、喘证、哮证、肺胀等久延不愈,不仅气机失调,而且血行瘀滞,形成肺病多瘀的病理特点。又因长期反复咳嗽、喘、哮等,累及脾肾心等脏,发生病理变化,而肺病瘀血贯穿其终,慢性肺病尤是如此。故笔者临床在治肺辨证基础上,以活血化瘀法为原则选方用药,收效良好,兹介绍如下。

    理论依据

    肺与血的联系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对“肺朝百脉”的论点,笔者临证体会,即指肺朝血,也就是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脉气流经”,此处“脉”指肺血,“气”即肺气。两者同时在经脉中循行,气归于肺,而血也会合于肺,充分说明肺既主气,又与血有直接的功能联系,是血液会聚且同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与气的联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调节着全身气机,血的循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故肺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与气机出入升降有密切联系。肺的功能正常,血液与气体在肺中会聚才会交换有序。当各种因素导致肺朝百脉与肺主气的功能失常,如长期咳嗽、喘哮等使肺气虚或脾肺气虚,或肺肾气虚,均可使肺气功能减弱,不能推动血液正常循行,影响血液与气体交换,而且血行瘀滞肺脉之中,导致肺瘀形成,所以肺的病理改变又与肺气密切联系。

    肺病多瘀

    肺朝百脉(血)与肺主呼吸之气,相互为用,密不可分。反复咳嗽、喘、哮、肺胀、肺痨等症,均会使气行不畅,血行必瘀;又因肺为娇脏,不耐振动,长期剧烈咳嗽、喘哮、劳力负重均会劳伤肺气,损伤肺络。肺气伤则无力推动肺血,肺络伤则肺瘀必成,所以说肺病多瘀。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是肺病多瘀的病理基础。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症多历久不愈,表现为咳、喘、咯痰、面色晦暗、口唇紫黯、手足青紫等。

    治肺要适度活血

    肺病不外两大类:一为外感咳嗽,二为内伤咳嗽,日久均会使肺气伤损,导致肺瘀,故治肺要适度活血,尤其久咳不愈,多年咳喘、哮、肺胀等,均可在辨证选方中佐活血化瘀药,能明显缩短病程,控制病势。

    常用方选

    无论是咳嗽、喘证、哮证、肺胀、肺痨等,首先应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在此前提下,选好主方,经方、时方、经验方均可。笔者创补肾滋肺化瘀汤,用于肺肾咳喘长久不愈者有显效。方药组成:川贝母、地龙、水蛭、枸杞、黄精、当归、陈皮、西洋参、桃仁、生山楂、熟地黄、麦冬、五味子,水煎服。

    笔者临证体会,选方时应依据肺系病患病时间长短加入活血化瘀药。凡10日之内无须加活血药;10日以上者可加1~2味,一个月或更长者并累及他脏,可加3~5味左右。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包括当归、生山楂、桃仁、水蛭、地龙、红花、赤芍、川芎、大黄、地鳖虫等。

    病案举例

    李某,67岁,2011年3月1日就诊。自述咳嗽喘促18年,自2007年始,面颈胸肤色变黑。观其头面及四肢,肤色晦黑,双眼红赤,面目及下肢浮肿;咯少量稀痰,口干咽燥,口气臭秽;脉虚大无力,舌质紫暗胖大,舌下静脉粗黑,苔白厚。听诊:双肺呼吸音弱,肺底有少量湿罗音。血象及X线片显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辨证属肺肾气阴两亏,瘀阻肺络。中医诊断:喘证、痰饮。治法:滋补肺肾,活血化瘀。自拟补肾滋肺化瘀汤治疗:川贝母15克,枸杞30克,黄精15克,熟地黄20克,陈皮10克,西洋参15克,麦冬25克,百合15克,百部30克,生山楂30克,水蛭10克,地龙18克,当归30克,桃仁15克,甘草6克。6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二诊:诸症大减,上方加红景天10克,继服6服。3诊诸症继续好转,上方又服6服。4诊:喘咳消失,面色渐红,上方再服6付。5诊:面色红润,咳喘皆失,上方减红景天、百合、百部,继服6服;7诊诸症尽愈,上方继服6服。两个月后复检血象等,均为正常。

    方中川贝母、麦冬、百合、陈皮、百部、甘草止咳祛痰平喘治其标;枸杞子、黄精、熟地黄、西洋参补肺肾气阴治其本;生山楂、水蛭、地龙、当归、桃仁活血化瘀治肺瘀,标本兼治,故顽疾得愈。(盛生宽 盛全成)D4

更多中药材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脱皮的,还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有季节性的,这个手上掉皮西医讲的原因比较多,像手癣,维生素缺乏呀,还有什么汗疱疹病毒引起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手脱皮啊。我们中医上讲,一般是心脾有热,我们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