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炎推拿治疗技术

    急、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的炎症。急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急性、可逆性的病变。病程短,预后好,病变多在24~48小时减轻或停止发展;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本病可由急性胃炎转化而来,亦可因长期服用胃刺激物或因胃炎致病菌的接触而发病。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急性胃炎多为实证,慢性胃炎则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均可能导致胃和降功能失职,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治疗原则

    根据急、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其基本治则宜理气止痛。病邪阻滞者,辨其邪而去之;肝胃不和者,疏肝理气;饮食伤胃者,消食导滞;寒客于胃及脾胃虚寒者,温中散寒。

    基本操作

    患者仰卧位:一指禅推、摩胃脘部约6分钟;按、揉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各一分钟;从上脘至气海,用拇指往返推5~6遍。

    患者俯卧位:一指禅推背部脊柱两旁膀胱经循行路线至三焦俞,往返4~5遍;较重按、揉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各一分钟。

    患者坐位:拿肩井循臂肘而下,在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做较强的刺激;搓肩臂;由上而下搓抹两胁,往返5~6次。

    辨证施治

    寒邪犯胃:摩腹约6分钟;擦左侧背部(T7~12),以透热为度;较重点、按脾俞、胃俞各一分钟。

    饮食停滞:以中脘、天枢为重点,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按、揉神阙一分钟;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八髎、足三里、梁门、章门、滑肉门、公孙各一分钟。

    肝气犯胃:一指禅推或揉天突至气海约两分钟,重点在膻中;按、揉两侧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膈俞、阳陵泉、太冲各一分钟;斜擦两胁。

    脾胃虚弱:轻柔按、揉气海、关元、足三里各一分钟,气海穴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T7~12)及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捏脊3~5遍。

    疼痛剧烈者,先用较重手法点、按背部脾俞、胃俞压痛点,并微微拨动,连续刺激两分钟,并掐内关约两分钟,待疼痛缓解后,再辨证施治。

    适宜技术

    中药:生姜3片,红糖半两,水煎服;鲜橘皮二两,醋一两,糖拌服。

    外敷:粗盐一斤,酒炒用布包外敷。

    针灸: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加灸);饮食停滞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

    注意事项

    1.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切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应少食多餐。忌烟酒、酸辣或冰冷刺激物,以及油炸等难消化食物。疼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卧床休息。

    2.调节情志,保持心情开朗;注意休息,勿过度疲劳。

    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期,或胃脘部出现肌紧张者,禁用手法治疗,以免加重出血倾向。

    4.长期粪潜血阳性,伴消瘦、低热等症状,应警惕恶变。

更多中药材
  • 我们正常的是肝肾气血充盈呢,到更年期时候,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的话,就肝脉不足,会导致这个肝经有淤堵的情况,就脾气比较大,就这个肝主疏泄的功能得到了破坏。......
  •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