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浅说“阳浮而阴弱”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条文中的这句“阳浮而阴弱”,多有医家都认为是指脉象的。笔者认为这个“阳浮而阴弱”,一语涵盖了脉象、病位、病机三种意义,而重点是指病机。

    阳浮而阴弱,也就是得了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肌腠疏松,汗孔开张,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机体卫阳之气达表抗邪,反映在脉象上,是寸浮而尺弱,浮取就可以得到,沉取却比较缓弱,或寸脉显现浮象,而尺脉偏于沉弱,提示为病位在表,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所说:“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为什么说重点是指病机呢?在《伤寒论》中,凡是有阴阳类似的语句指为脉象者,都标有“脉”字,如第3条、第283条的“脉阴阳俱紧”,第6条的“脉阴阳俱浮”,第96条的“脉阴阳俱停”,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弦”,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弦”,第274条的“脉阳微阴弦而长”等。而凡是有阴阳类似的语句而没有标出“脉”字者,多是指病机而言,如第23条的“阴阳俱虚”,第58条的“阴阳自和”,第114条的“阴阳俱虚竭”,第158条的“阴阳气并竭”,第337条的“阴阳气不相顺接”等,所以,这个“阳浮而阴弱”,重点是突出了太阳中风证卫强和营弱的这个病机。

    综合来理解,阳浮是指卫阳之气外浮升表,与病邪抗争,此时不仅有发热,而脉也应指而浮,即所谓“阳浮者,热自发”。阴弱并不是说营阴本身虚弱,而应理解为营阴在内,虽然没有直接遭受病邪的侵袭,但因卫气不能外固,致使营阴不能内守,这时不仅有汗出,而且脉也应之不足,沉取脉象显得比较无力,所以为阴弱,即所谓“阴弱者,汗自出”。

    从明代医家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所说,也可看出“阳浮而阴弱”的上述三个涵义:“关前阳,外为阳,卫亦阳也。风邪中于卫则卫实,实则太过,太过则强。……关后阴,内为阴,荣亦阴也,荣无故,则荣比之卫为不及,不及则不足,不足则弱,然荣本行脉内,又无所助,而但是不足于内,则其气愈内弱,脉所以阴弱。”

更多中药材
  • 对这个胃病啊,胃靡烂这块儿,可能很多人都比较敏感,,先想一下,这个胃都烂了,这胃得多严重啊,前两天看一个病例啊,44岁的女性,什么毛病呢?主要就是这个打嗝啊,反酸啊,一共三年之久。她打嗝的声音啊,特别响亮,然后还有这个左侧腹部的一个疼痛,做......
  • 这个时候我就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萎缩性胃炎呢,要注意的一些东西啊。萎缩性胃炎呢,实际上跟大家说应该叫做一种退行病变,就像我们看到我们的脸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呢,表面的皮肤会改变,我们的胃黏膜呢,跟这个皮肤是一样的啊,它也会有一个改变,就会变得变薄,......
  • 便秘呢,看似简单,治疗起来是比较疑难的,比方说有一些患者,他是习惯性便秘,用药一段时间缓解了,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发作,患者就没有这个耐心啊去调理自己这个便秘了。中医对便秘啊,它是有分型论治的,跟患者的身体。不同状态啊,每一个患者有自己的体质特......
  • 有时候我看一看大家的留言呢,有的这这样一个患者,说是他是33岁,一个男性,这个脑力工作者平时就是坐在办公室,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问我算不算病。就是经常性的这个手脚心发热,他工作压力比较大,整天有些心烦意乱,还没有精气神儿,所以就这个问题呢,......
  • 中医是需要辨别一下,虚主要是气血阴阳。气虚呢?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气力不足,气属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医都叫做气虚。血虚呢,跟气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虚导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功能还可以,但是血液的营养不足,会导致你容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