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上热下寒之下肢发冷案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临证经验(1)

    翟天宋 湖北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其医案3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余,伴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喜热饮,饮后则感舒适,有慢性咽炎病史,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细。九制附片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出汗,量少,口苦等上部不适减轻,怕风,手指清晨发麻,舌淡苔薄,脉细。知是药已中的,阳药运行,阴霾为开,故见微汗出,予九制附片4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肉桂30克,桂枝30克,伸筋草20克,桑枝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怀牛膝20克,云苓50克,益母草50克。三诊时诸症已大为缓解,以前方加减进退而愈。

    按:患者年近八旬,肾元虚损,真阳无以温煦,阴寒凝聚,寒水下行,则膝关节以下发冷。患者虽见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似是阳证,然则患者喜热饮则舒,岂有阳证而欲热饮乎?明是阴寒内盛,逼阳上浮,故见口苦而脚冷。舌脉之象亦说明其阳虚不足之象。故辨证属虚阳上浮,上热下寒证。治宜温先天之阳,逐少阴之寒,使阳回阴散,方用四逆汤温补肾阳,佐以肉桂、桂枝引火归元。二诊时,患者膝关节以下微汗出,此系阴得阳运,阴寒扩散之象,故乘胜追击,加大药量;久病入络,阳虚无力推动血行,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阴寒久居,水湿不利,正所谓湿盛则阳微,故以云苓、益母草、牛膝利水除湿,助阳回阴散。

    对于虚火上炎之证,郑钦安有一经典论述:“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坎中一阳也),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也,若虚火上炎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故李恩宽老师以大剂量辛温之品温阳消阴,并强调若辨证认准为阴盛阳虚,则直宜温补阳气,若为口苦、口腔糜烂等似阳证所惑,径用清热滋阴之品,则犯虚虚实实之戒,后学之辈不可不思也。呜呼,诚如郑钦安所云:医道之难,非在难于识症,而难在明辨阴阳。

更多中药材
  • 关于中医药这个应用这块儿啊,我建议大家还是用中医辨证更精确一些,我不建议大家随便就去吃这个六味地黄丸。那么中医讲究这个辩证啊,虽然它是一种宏观医学,但是辨证施治这块儿,通过这个辩证呢,更精准一些,不光有利于用药的疗效,有利于就是辨清患者的体......
  • 今天讲这个患者是李女士,61岁,它的主要表现就是胃脘灼热胀痛有四年了,近一个礼拜是比较加重,她有这个胃脘部灼热胀痛,然后还有这个胸部一个痞满,觉得胸闷,类似于胸闷的感觉,还有点恶心有干呕,有反酸。那么胃镜检查呢,她就是一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期......
  • 大便排出费劲,这一类患者呢,常常是四五天不排便一次,有时候就感觉这个大便呢,在肛门口就是排不出来,甚至严重的患者呢,排便一次以后,肛门部都有坠胀感,最严重的患者就是脱肛了啊,由于这个过度用力吧,就是出现直肠脱垂,脱出肛门之外,那么今天呢,就......
  •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胃镜检查这个话题,那么胃镜对于我们消化系统疾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检查手段,那么现在的胃镜其实跟过去比,已经进步非常之多了,一个是镜身呢,比较柔软,比较细,现在这个胃镜检查呢,其实是一个常规的检查项目,哪些疾病需要检查,实际......
  • 前几天在临床看到一个患者,女性,40岁左右吧,然后她来看的是左上腹啊,左上腹有点疼痛,这种疼痛啊是若有若无的啊,就像抽筋儿,又像岔气一样,那么别的方面呢,她感觉不是很明显,她认为自己有这个慢性胰腺炎,为什么呢,是因为她在一次体检当中,CT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