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少两解治低热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

    李某,女,59岁。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低热两月余,在某乡镇卫生院治疗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安徽省名老中医杨从鑫,刻诊:口苦,低热怕冷,口腔溃疡,精神差,疲劳无力,舌淡红苔白,脉弦弱。追问病史,初为外感,发热恶寒,几天后出现口苦咽干,疲劳无力,纳差,恶心呕吐。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制半夏10克,生晒参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大青根20克,山豆根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陈皮15克,甘草6克。5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5月12日二诊:药后自测体温有所降低,但仍感低热,纳差,舌淡红,苔白,脉弦弱。予上方加炒谷麦芽各15克,炒鸡内金20克。5剂,水煎服。

    5月18日三诊:患者自诉症状无明显好转,仍困倦乏力,低热怕冷,纳差,寒热往来,舌淡红,苔白,脉弱。证属太阳少阳并病,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柴胡20克,制半夏12克,黄芩15克,西洋参12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葛根20克,陈皮12克,厚朴15克,云苓15克。7剂,日1剂,水煎服。

    5月26日四诊,患者自诉已无低热,纳食增加,精神明显好转,为巩固治疗,予上方去厚朴,加炙黄芪20克,以增强正气。

    按:低热是临床常见病,多由外感之邪侵入人体,与人体正气作斗争,如果正能胜邪则汗出热退,如正不胜邪,其病为进,则汗出仍发热。初感外邪大多在表阶段由汗解之,如果外感五六天正气还不能御邪外出,正所谓“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心烦喜呕等症状。方中重用柴胡、黄芩以祛邪,使半表半里之邪由外解之。半夏与生姜合用能够健胃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扶正以抗邪。二诊后患者仍有低热恶寒,为太阳之证未罢。故用桂枝、白芍、葛根以解表。药证相对,病告痊愈。

更多中药材
  •  夏季体内湿气太重,会导致我们身体不适、胃口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想要摆脱湿气,除了用一些中医祛湿方法祛除湿气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可能会加重湿气。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习惯。会让......
  • 药膳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膳食疗是通过食物与药物的结合,以达到养生防病,滋阴壮阳,促进疾病病人康复等作用。那么中医的药膳养生都有哪些特点呢?药膳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药膳的分类根据药膳的目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
  • 紫苏在中国通常被用作传统中药,而日本人则主要将其用于烹饪,特别是在吃生鱼片时和食用刺身时。在我国一些地区,紫苏还被用作蔬菜或茶。紫苏是我国流传千年的名药,一片小小的叶子,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有很多的部位都是可以食用,可以说全身都是宝。什......
  • 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对于车前草这种植物并不陌生,在很多的资料当中都有记载,这可是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车前草又叫猪耳朵草,它的药用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且生命力比较完全顽强,分布范围特别广,小时候经常会看到它的身影。很多人都知道车前草是可以入药的......
  • 三七粉是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保健类药物,又被称之为“金不换”。在《本草纲目》中,三七是上品,可以长期久服,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自古以来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活血第一”的说法。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如今关于三七粉容易伤肝的说法也是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