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竹叶柳蒡汤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三:竹叶柳蒡汤处方

    西河柳15克 荆芥穗 蝉蜕 薄荷 甘草 知母(蜜炙)各3克 炒牛蒡子 葛根各4.5克 玄参6克 麦门冬9克 竹叶30片

    功能主治

    透疹解毒,清宣肺胃。治痧疹透发不出,咳嗽喘急,烦闷躁乱,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西河柳、牛蒡子、竹叶为君,辛凉宣透,清热开泄,解肌发表;蝉蜕、薄荷、葛根、荆芥为臣,辛透泄热,解表祛风;知母、玄参、麦冬为佐,清热解毒,滋阴凉营;甘草为使,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同用,能解肌透疹,故治痧疹透发不出者。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方剂学》补。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三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组成

    西河柳五钱(15克)、荆芥穗钱(3克)、干葛一钱五分(4.5克)、蝉蜕一钱(3克)、薄荷叶一钱(3克)、鼠粘子(牛蒡子)一钱五分(4.5克)、知母一钱(3克)、玄参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麦门冬三钱(9克)、竹叶三十片(3克),甚者加石膏五钱( 15克)、冬米一撮(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透疹解表,清热生津。

    主治

    痧疹初起,透发不出,症见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症。

    1.手足口病:以本方联合利巴韦林治疗62例,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60例对照。两组常规护理相同,且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5日。疗效评定以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为治愈。结果:治愈23例,有效35例,无效4例。(《当代医学》2011年第4期)

    2.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本方加减治疗38例。同时做好休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缓解、阳性体征转阴,尿检正常为痊愈。结果:38例均痊愈。平均疗程12日,半年随访无复发。(《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12期)

    方解

    西河柳“近世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功专发麻疹”,故为麻疹透发不出的要药;葛根、牛蒡子、蝉蜕、荆芥、薄荷既协助西河柳透疹,又开宣肺气;竹叶、知母、玄参、麦门冬清泄肺胃,生津止渴,其中竹叶尚能清心利尿,导热下行,具有清上导下之功,四药合用,使热去则烦闷躁乱之证除,阴充则唇干口渴之证愈;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如此配伍,发散而无助热伤津之扰,清里而无凉伏气血之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透疹的良方。

    临床以麻疹透发不出,并见喘嗽、发热、烦躁、苔薄黄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喘咳甚,加枇杷叶、前胡、白前;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大青叶;疹色暗红,加牡丹皮、赤芍;热甚,加连翘、石膏;麻疹未透,里热不甚,减知母、玄参、麦门冬。临床使用注意麻疹热不甚,阴津未伤者,不宜使用,恐有邪毒内遏之弊。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神经性皮炎、痤疮、药物性皮炎、银屑病等病症。

    方歌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摘录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川乌5钱,白附子5钱(生用),大南星2钱,陈半夏2钱(生用)。制法上锉,以井花水拌湿,瓦器中浸之,日晒夜露,春5、夏3、秋7、冬10日,1日一换新水,日足,晒干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腹痛呕泻,胎惊夜啼,伤风咳嗽等。用法用量以好大粒......
  • 处方荆芥穗、槐花、制枳壳、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因热便血。用法用量蜜汤调服。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 处方白豆3两,赤豆3两,绿豆3两(俱连壳,甘草煎汁浸1宿,晒、研),蝉蜕(去头足,净水飞)2两,银花2两,元参2两,生地2两,荆芥穗3两,生耆3两,人中黄1两5钱,归身1两。制法上为末,用胡荽1两,酒浸1宿,煎汁为丸,如黍米大,辰砂5钱为衣......
  • 处方沥青2斤半,威灵仙1两,蓖麻子120枚(去壳,研),黄蜡2两,乳香1两(另研),没药1两(另研),真麻油(夏)2两(春秋3两,冬4两),木鳖子(去壳)28斤(切碎,研)。制法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熬化,以槐柳枝搅匀,须慢慢滴入水中,不粘......
  • 《痘疹金镜录》卷四:保婴百补汤处方当归、芍药、地黄、白术、人参、茯苓、山药、甘草。功能主治调补气血,资养脾胃。主痘疹9日浆足,无他症。实热血热痘,8-9日无他症。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各“保婴百补丸”(见《痘学真传》)。气虚证,加黄耆1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