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银花解毒汤

    《疡科心得集》卷上:银花解毒汤处方

    金银花 地丁 犀角 赤苓 连翘 丹皮 川连 夏枯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治风火湿热所致的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上清·《疡科心得集》:银花解毒汤组成

    金银花、地丁草、犀角、赤苓、连翘、牡丹皮、川连、夏枯草。

    用法

    原方无剂量。水煎服。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

    主治热毒蕴络,痈疽、疔疮等症。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症。

    流行性腮腺炎:以本方汤加味口服配合青黛外敷治疗80例,与利巴韦林、复合维生素B治疗40例对照。疗程5~7日,以腮肿及体温的恢复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66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4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湖南中医药杂志》1998年第5期)

    方解

    银花解毒汤原用于治疗疮疡,痈疖而有红、肿、热、痛等。本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夏枯草清泻火热,疏通郁滞,消肿散结;地丁草解毒、凉血、消肿,与金银花、连翘配伍,用于温邪疫毒所致的高热烦躁之症;川连清泻心胃之热,凉肝胆,解热毒;赤茯苓清热利湿,引热下行,使热邪从小便而出;甘草生用,甘而微凉,泻火解毒力佳,且能补虚护胃;牡丹皮、赤芍凉血化瘀,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如见掀红较甚、舌质红绛,方中犀角可换用水牛角,并加赤芍、大青叶;肿痛较甚,加乳香、没药、土贝母、七叶一枝花;兼有烦躁神昏,犀角换用水牛角,并加玳瑁;高热便秘加大黄;乳痛肿痛,加蒲公英;疗毒肿痛,加野菊花;目赤肿痛加黄菊花、谷精草;咽喉肿痛,加山豆根、射干;丹毒,加黄柏、生薏苡仁。本方亦用于牙周炎、丹毒等疾病的治疗。

    方歌

    银花解毒地丁草,犀角赤苓和连翘,川连枯草牡丹皮,清热凉血解毒肿。

    摘录清·《疡科心得集》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桂枝、半夏、茯苓、桔梗、米仁、骨脂、干姜、泽泻。功能主治少阴伤寒,咽痛,下痢,脉沉细,舌白不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喉科家训》卷二......
  • 处方半夏2两,生姜1两半,大黄2两。功能主治反胃,邪实呕吐,便秘可下者。用法用量水5升,煮取3升,分2次温服。摘录《准绳·类方》卷三......
  •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半夏生姜汤处方生姜15克(切)半夏(洗)10克功能主治温胃降逆。主胃中有寒之哕逆。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生姜汤处方半夏(汤洗去滑......
  • 处方白术2两,半夏1两,干姜1两,枳实1两,赤茯苓1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酒癖留滞,胁肋坚痛,胸腹满闷,饮食进退及呕逆恶心。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摘录《鸡峰》卷十八......
  • 《脾胃论》卷下: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