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盐煎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盐煎散处方

    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宿)、陈皮(去白)、荜澄茄、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各二两。

    炮制

    上件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盐煎散处方

    良姜(炒)、苍术(去皮),各十二两;缩砂(去皮)、茴香(炒),各五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丁皮,各二两;橘红十两,甘草(炒)六两,青皮(去白)四两,山药半斤。

    炮制

    上细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煎至八分,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盐煎散处方

    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锉,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日)陈皮(去白)荜澄茄 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燎)各6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下气止痛。治脾胃虚冷,湿阻气滞,胸胁连背疼痛,转项拘急;或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痛,泄泻不止;及膀胱阵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痛;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入盐1匙,同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盐煎散处方

    良姜(炒)苍术(去皮)各360克 缩砂(去皮)茴香(炒)各150克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丁皮各60克 橘红300克 甘草(炒)180克 青皮(去白)120克 山药240克

    制法

    上研细末。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理气健脾。治脾胃虚寒,湿阻气滞,胸胁连背疼痛,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脐腹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入盐少许,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杨氏家藏方》卷五:盐煎散处方

    川楝子(麸炒,去核)青橘皮(去白)草乌头(炮,去皮、脐)茴香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治冷气攻冲,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人盐少许,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熟地、人参、云苓、白术、甘草、肉桂、牛膝、川断、补骨脂、杜仲、山药。功能主治产未满月交合,损伤肾气,发热,四肢清冷,脉沉而细。各家论述产妇百日后方可交合,若未及一月,或四五十日内交合者,损伤肾气,是方八珍气血两补,肉桂......
  • 处方八珍汤加麦冬1钱,五味子5粒。功能主治痘疮靥后,烦渴,喘咳。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处方八珍汤加黄芩8分,知母8分。功能主治痘疮靥后身弱,坐立摇颤。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处方党参12克,山药9克,茯苓9克,甘草9克,杭芍9克,川芎6克,熟地9克,枸杞子15克,麦冬9克,山萸肉9克,菟丝子12克,淡大云9克,粉丹皮9克,当归9克。功能主治补肾固冲;调养气血。主冲任损伤,胞脉失养,血枯经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
  • 《瑞竹堂经验方》卷四:八珍散别名八珍汤(《正体类要》卷下)。处方当归(去芦)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