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易筒地黄饮子

    出处

    易筒地黄饮子,出自宋·《易简方》。本方原名“地黄饮子”,因宋·王硕《易简方》收录,故通常都称其为“易简地黄饮子”;也有认为本方为《易简方》引宋·朱端章《卫生家宝方》。

    组成

    生地黄、黄芪、熟地黄、甘草、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枇杷叶、枳壳、泽泻、人参各等分。

    用法

    为粗末,每次服9克,水煎去滓温服。亦可改作汤剂,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

    养阴益气,润燥生津。

    主治

    主治阴虚气弱,消渴烦躁,咽干口渴,小便频数量多,面赤,脉虚大。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肺结核、鼻咽部肿瘤、肺部肿瘤等病症。

    1.糖尿病:本方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性糖尿病20例。以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尿糖变化评定疗效,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3个疗程。结果: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第8期)

    2.鼻咽癌:本方加减辅助放疗治疗鼻咽癌30例(治疗组),与单纯常规放疗30例(对照组)随机对照。以临床检查、鼻咽部CT检查、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标准)、症状分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为96.7%,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为83.3%,1年总生存率为100%,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为90%,临床证候改善率为96.7%。(《四川中医》2005年第3期)

    方解

    本方以人参、黄芪、甘草补益元气;二冬、生地黄、石斛养阴生津;枇杷叶清泄苦降;枳壳、泽泻疏导两腑。本方补润为主,而结合清疏,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阴虚气弱之证,如见火珏,加黄连、黄芩;湿甚,加苍术、厚朴;水肿,加猪苓、车前子等。

    糖尿病患者服用本方煎剂的量不宜过少,一般日服不低于600~800毫升。若能以药代茶,效果更佳,既可治阴虚之本,又能治烦渴之标。

    方歌

    地黄饮子《易简方》,养阴生津益气强, 生熟地黄芪草斛,二冬枳泽参斛枇。

    摘录宋·《易简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半夏1两,槟榔2钱,雄黄1钱半。制法上为末,姜汁和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脾胃虚,肝乘于脾,嘈杂及吐食,脉弦者。用法用量生姜汤送下。从少至多,渐加服之,以得吐能食为度。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百一》卷二:安脾散处方高良姜1两(以百年壁上土2-3合敲碎,用水2碗煮干,薄切成片),南木香半现 ,草果(面裹煨,去壳)半两,胡椒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丁香(怀干)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瓤)半两,甘草(炙)1两半。......
  • 处方人参(少者,以山药4钱炒黄代之)1钱半,白术1钱半,归身1钱半,熟地1钱半,杜仲(姜炒)1钱半,阿胶(蛤粉炒)1钱半,艾叶8分,条芩(酒炒)1钱,黄柏(炒)1钱,白芍1钱,炙草7分(或加三七根2钱)。功能主治孕妇气血两虚,六脉微弱,不时......
  • 《重订严氏济生方》:安荣散处方麦门冬(去心)通草 滑石各6克 当归(去芦,酒浸)灯心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 细辛(洗)各3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平素酒色过度,伤其血气,水脏闭涩,遂成子淋。用法用量每服9克,煎麦门冬汤调服,不......
  • 《会约医镜》卷十四:安荣汤处方当归(去尾)9~15克 熟地15~18克 丹参6克 淮山药9克 白芍(酒炒)4.5克 丹皮3.6克 阿胶(蛤粉炒)6克 川续断6克 甘草(炙)3克功能主治血分有热,崩漏日久,六脉虚弱,体亏无神。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