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卷一:香砂六君子汤处方

    人参3克 白术6克 茯苓6克 甘草2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砂仁2.5克 木香2克

    功能主治

    益气补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气虚,痰饮内生,呕吐痞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

    摘录《古今名医方论》卷一清·《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方:香砂六君子汤配方组成

    人参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茯苓二钱(6克)、炙甘草七分(2克)、陈皮八分(2.5克)、半夏一钱(3克)、木香七分(2克)、砂仁八分(2.5克)、生姜二钱(6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2次。制丸剂,每服6~9克。

    功效

    功效益气化痰,理气畅中。

    主治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症见脘腹胀满、疼痛,纳呆嗳气,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脉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病症。

    1.胃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1例,与摩罗丹治疗组31例患者对照,疗程为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以症状体征消失、食欲正常、胃镜示胃黏膜慢性炎症好转为痊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4%,对照组为61.29%;胃镜示观察组19例患者胃黏膜恢复正常或有所恢复,对照组19例患者胃黏膜恢复正常或有所恢复;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治疗组15例转阴,对照组7例转阴。(《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年第6期)

    2.胃溃疡: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胃溃疡患者60例,与西药(硫糖铝、盐酸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组60例患者对照,疗程为4周。临床疗效评价以胃镜检查溃疡面愈合,局部没有明显红肿,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63.33%。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治疗组复发4例,由于对照组复发15例。(《中国中医急症》2014年第4期)

    3.胃下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下垂患者74例,疗程为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以患者自觉症状缓解,X线钡餐透视检查显示胃小弯切迹位于髂嵴连线以上为治愈。结果:74例患者中治愈30例,好转3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8%。治愈的30例患者其病程均为2年以内;治疗无效的9例患者,其中8例病程在5年以上,1例为病程2年,但胃下垂症状严重。(《新疆中医药》2014年第6期)

    4.腹泻: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补液、对症支持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患者20例,与单纯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患者20例对照,疗程为1周。临床疗效评价以大便成形,每日1~2次,全身症状消失、进食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5%。(《湖南中医杂志》2014年第8期)

    5.肠易激综合征:本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与西药[地西泮(安定)、普鲁苯辛、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组21例患者对照,疗程为2周。临床疗效评价以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76.2%。(《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第8期)

    方解

    香砂六君子汤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而成,故名“香砂六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寒湿停滞中焦所致胃肠道疾病。方中以党参益气健脾,补中养胃为君;臣以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茯苓渗湿健脾;陈皮、木香芳香醒脾,理气止痛;半夏化痰湿,砂仁健脾和胃,理气散寒,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扶脾治本,理气止痛,兼化痰湿,和胃散寒,标本兼顾。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香砂六君子汤亦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不适、胃轻瘫等病症。

    方歌

    砂六君参术甘,苓半陈姜共水煎,脾胃气虚痰气阻,脘腹胀痛呕吐痊。

    摘录清·《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炒黑)、甘草梢、木通、大黄、木香。功能主治湿热下注,少腹急,小便不通者。各家论述《医方考》:湿热下注,令人少腹急,则小便有可行之势矣。而卒不通者,热秘之也。陶隐居曰:通可以去滞,泻可以去秘,滑可以去着。......
  •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八正顺气散别名八正顺气汤处方厚朴、砂仁、半夏、陈皮、茯苓、青皮、桔梗、芍药、枳壳、木香、玄参、鼠粘子、山栀仁。功能主治因食煎煿油腻等物,及饮酒太过而行房事,毒气不能流行,聚结于喉根,至患喉肿。用法用量八正顺气汤(《喉科......
  • 处方藜芦2分(炙),大黄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黄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温病以后,飞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
  •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五......
  • 处方京三棱(煨,锉)1两,石三棱(煨,锉)1两,鸡爪三棱(煨,锉)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煎黄出油尽)1分,硇砂(研)1分。制法上8味,捣罗6味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