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辛夷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辛夷散处方

    辛夷仁 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 川芎 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宋·《济生方》:辛夷散组成

    辛夷、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甘草、白芷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6克,清茶调服。原书未著剂量,也可改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疏散风寒,通利鼻窍。

    主治

    感受风寒,鼻内壅塞,涕出不畅,不闻香臭,舌淡苔白,脉浮。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等病症。

    1.过敏性鼻炎:以本方作汤剂加减治疗160例。6剂为1个疗程。疗效评定以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鼻腔功能恢复正常,且1年内未复发及判定为痊愈。结果:经6~18日治疗,痊愈14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四川中医》1998年第5期)

    2.鼻窦炎:以本方作汤剂加减治疗儿童鼻窦炎80例。与乙酰螺旋霉素片治疗80例对照。两组患者鼻腔局部均滴0.5%的呋麻滴鼻剂。1个疗程均10日,治疗4个疗程。疗效评定以鼻塞、流浊涕不止、伴头晕闷胀等症状消失,X线或C检查提示鼻窦无异常为痊愈。结果:痊愈60例,好转16例,未愈4例。(《浙江中医杂志》2008年第1期)

    方解

    本方用辛夷花、升麻、白芷等辛散之品,引胃中清气上行至脑;防风、羌活、藁本胜湿祛风、清热;细辛散热破结,通精气、利清窍;川芎补肝润燥,散郁而助清阳。这些利窍升清、散热除湿的药物,用之恐有辛燥太过之弊,故用木通苦寒泻火,引脾胃湿热下行,甘草和中。

    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涕出不畅为辨证要点。改作汤剂,如见鼻流黄浊涕,加黄芩、连翘、金银花;咽痒轻咳,加桔梗、牛蒡子;顽固性头痛,加当归、赤芍、丹参。中医将辛夷作为鼻炎要药,临床用于偏寒偏热症。此药不宜多服,有时会引起头昏目赤。因有毛宜包煎,常用量3~10克。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辛夷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柠檬醛、维生素A、生物碱、丁香油酚等。挥发油既有收缩鼻黏膜血管作用,亦有镇痛、镇静作用;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物,静脉注射或口服均有收缩子宫及降血压作用。

    方歌

    辛夷散里藁防风,白芷升麻与木通,芎细甘草茶调服,鼻生瘜肉此方攻。

    摘录宋·《济生方》
更多中药材
  • 《陈囊庵妇科补解》卷一:八君子汤处方人参 白茯苓 白术各3克 炙草1.5克 半夏3克 广皮2.4克 苍术2.4克 当归7.5克功能主治脾胃湿痰内盛,时时带下,经行而带症益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陈囊庵妇科补解》卷一《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一......
  •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八味丸处方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45克......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八味丹处方朱砂1两,磁石1两,赤石脂1两,代赭石1两,人中黄1两,禹余粮1两,乳香1两,没药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糯米汤为小丸。功能主治补精髓,壮筋骨,益心智,理虚损,明目益睛,安神定惊。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
  • 处方人参半升,牡蛎半升,雷丸半升,沙参1升,苦参1升,玄参1升,丹参1升,大黄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惊痫。用法用量水3斗,苇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许,去滓,先以3指染药汁注儿口2-7次,大染手,湿吻、额、腹、背,以后如炊物温之再浴,......
  • 处方熟地5钱,当归3,山药2钱(炒),肉桂5分,茯苓1钱5分,白芍1钱5分(炒),附子5分,丹皮1钱,泽泻5分,山萸肉1钱。功能主治阳亏眩晕。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服。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地黄、萸肉、山药补足三阴经,泽泻、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