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消渴方

    组成

    黄连末(6克)、天花粉末(10克)、人乳汁亦可用牛乳代替(30毫升)、藕汁(50毫升)、生地黄汁(50毫升)。

    用法

    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10毫升和蜂蜜5毫升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每日 3~4次。(原书无剂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

    清热生津,滋阴补血。

    主治

    消渴,口干引饮,消谷善饥,舌红苔燥,脉细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又用于治疗尿崩症、干燥综合征、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属津血受损者。

    1_糖尿病:本方加减治疗糖尿病100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30剂为1个疗程,以基本症状、空腹血糖、尿糖变化评定疗效。结果:痊愈30例,基本痊愈36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第9期)

    2.尿崩症:本方加减治疗颅脑外伤引起的继发性尿崩症8例。以饮水、小便及其他主要症状变化评定疗效,3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例,好转1例。其中1个疗程痊愈5例,2个疗程痊愈2例。(《河南中医》2003年第7期)

    方解

    本方以天花粉、黄连、生地黄分清三焦气分血分之热,合用诸汁以润燥生津、通利三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渴症。

    本方治消渴,“若胃火盛而能食易饥者,加生石膏、黄芩;小便频数,或如膏者,加五味子、知母、黄柏、玄参。若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服此药。”(《仁术便览》)阴虚津伤较重者,加天门冬、麦门冬、石斛;盗汗者,加地骨皮、胡黄连、牡蛎、浮小麦;咳血、吐血者,加侧柏叶、白及;若以烦渴引饮为主,多食易饥不甚者,可去黄连加瓜蒌。

    方歌

    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补血痊。

    摘录元·《丹溪心法》,明·《古今医统大全》名“四汁膏”
更多中药材
  • 《养老奉亲》:北亭丸处方北亭2两(去除砂石),阿魏半两(同硇砂研令细,醋化,去砂石),川当归4两(净洗,去苗梢用),厚朴4两(去皮,姜汁炙令黄色),陈橘皮4两(去瓤用红),官桂4两(去皮称),干姜4两(炮),甘草4两(炙),川芎4两,胡椒4......
  • 处方缩砂仁、胡椒、肉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当归(去芦.碎)、陈皮(去白)、干姜(炮)、甘草(炙),各四两;青盐(别研)、北亭(醋淘去砂石,别研),各二两;白术(别研)三两,五味子(楝)一两半,阿魏......
  • 处方白矾1两(别研),乳香1两(别研),黄连(去须)1两(取末),硇砂半两(别研),全蝎1钱(取末)。制法上药用大鲫鱼1枚,去肠并鳞,入药末在内,湿纸裹,麻皮缠,盐泥固济,文武火煨熟,去泥纸,却用慢火炙焦,同为细末。功能主治肠风痔漏,积年脓......
  • 处方肉蔻霜1钱,北味6分,吴萸(泡)5分,白术(净炒)1钱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肾泄,五更即溏泻,经年不愈。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 处方乌头4两,甘草4两,芎藭4两,黄芩4两,桂心4两,藜芦4两,附子4两,白蔹6两,桔梗6两,半夏6两,柏子仁6两,前胡6两,麦门冬6两。制法用7月曲10斤,秫米1斛,如酝酒法。(口父)咀上药,以绢袋盛之,沉于瓮底,酒熟去糟,还取药滓,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