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蓟饮子

    《重订严氏济生方》:小蓟饮子处方

    生地黄(洗)120克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淡竹叶 藕节 当归(去芦,酒漫)山桅子仁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治下焦结热血淋。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济生方》:小蓟饮子处方

    生地黄30克(洗),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9克,蒲黄9克(炒),藕节9克,淡竹叶9克,当归6克(酒浸),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下焦瘀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济生方》南宋·严用和《济生方》:小蓟饮子配方组成

    生地黄,洗,四两(30克);小蓟半两(15克) ;滑石半两(15克);蒲黄半两(9克);藕节半两(9克);淡竹叶半两(9克);当归酒浸,半两(9克);山栀子半两(各9克);木通半两(6克);炙甘草半两(6克)。

    用法用量

    上呚咀,每服四钱(12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

    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有力。

    方解

    小蓟饮子证为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瘀热结于下焦,损伤血络,血渗于尿中,故尿中带血;热聚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均为下焦热结之征。治宜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方中用小蓟既凉血止血,又利尿通淋,尤宜于血淋、尿血之症,为君药。重用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使利尿不伤阴;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消瘀,使血止而不留瘀,共为臣药。滑石、木通、淡竹叶清热利水通淋;栀子通利三焦,导热下行;当归养血活血,并能引血归经,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以凉血止血药与利尿通淋药合用,但以凉血止血为主,又在凉血止血中寓以化瘀之法,使血止而不留瘀;以利尿通淋药为辅,又在利尿通淋中寓以养阴之法,使利尿而不伤阴。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小蓟饮子为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代表方,以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小蓟饮子常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精囊炎等属下焦瘀热者。

    3.使用注意:本方只适用于实证,血淋、尿血日久而兼阴伤者或气不摄血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方歌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康。

    摘录南宋·严用和《济生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红升丹加珍珠散。功能主治收口。主疮疡。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 处方南星4两,半夏4两。制法上为末,烂姜半斤研捣,锉半、星为丸,以楮叶裹缚却,于草中罨之,曲法候干,入去皮香附子4两为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经效济世方》......
  • 处方半夏 杏仁(去皮、尖)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姜汁为丸,绿豆大。功能主治化痰止嗽。主小儿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克,生姜汤送下。摘录《仙拈集》卷三......
  •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饮处方鼠牙半支莲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肿消痈。主发背,对口,痈肿,疔疮。用法用量上药一味捣汁,陈酒和服。渣敷留头,取汗而愈。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
  • 处方半夏2钱,桂枝2钱,甘草2钱,生姜5片。功能主治少阴客寒下利,脉微弱而咽痛。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7分,徐徐咽之。摘录《医学入门》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