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石膏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石膏汤处方

    石膏(研.三分) 白茅根(三分) 扁蓄(三分) 滑石(半两)

    功能主治

    治中风头疼,烦热口干,小便赤。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远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石膏汤别名

    三黄石膏汤(《伤寒总病论》卷五)

    处方

    石膏30克 黄连 黄柏 黄芩各6克 香豉9克(绵裹)栀子9克(擘)麻黄9克(去节)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发汗解表。治伤寒病已八九日,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挛,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志昏愦,或时呼呻,脉滑数。

    用法用量

    上七味,切。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一日分三次服。初服一剂小汗,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愈。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

    注意

    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备注

    本方主治为伤寒表证未解,里热炽盛,故解表与清里兼顾。方中石膏清热除烦为君,麻黄、豆豉发汗解表为臣,黄连、黄柏、黄芩、栀子以泻三焦之火为佐。配合成方,发表而不助里热,清热而不失治表,洵为表里双解之良剂。

    按:陶华《伤寒六书》卷一"三黄石膏汤",即本方加姜、枣、细茶。治疗伤寒汗吐下误治后,三焦俱热,身目俱痛之证。

    摘录《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喉科秘诀》卷下:石膏汤处方

    石膏30克 知母9克 甘草3克 元参15克 花粉9克

    功能主治

    清热养阴。治肺胃热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喉科秘诀》卷下《外台》卷一引《深师方》:石膏汤别名

    三黄石膏汤

    处方

    石膏2两,黄连2两,黄柏2两,黄芩2两,香豉1升(绵裹),栀子10枚(擘),麻黄3两(去节)。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伤寒病己8-9日,邪攻内而表未解,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体犹沉重拘挛;伤寒发汗或下或误吐后,谵语不休,昼夜喘息,鼻中屡衄而疾势不解,身目如发黄,狂躁欲走。

    用法用量

    三黄石膏汤(《伤寒总病论》卷五)。

    注意

    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

    1.《外台》引《深师方》: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愈;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少阳药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内则表不除,欲发表则里又急,故以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而以麻黄、淡豉发散表邪,石膏泻胃火,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药也。

    摘录《外台》卷一引《深师方》唐·《外台秘要》:石膏汤组成

    生石膏二两(30克)、黄连二两(3克)、黄柏二两(9克)、黄芩二两(9克)、香豉一升(9克)、麻黄三两(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解表除烦,清热解毒。

    主治

    伤寒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壮热无汗,沉重拘挛,面红目赤,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脉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等病症。

    病毒性感冒:以三黄石膏汤治疗53例流行性感冒持续高热患者,每奏良效。以皮损消退,无新皮疹出现为痊愈。治疗14日后,总有效率为96%。(《福建中医药》1997年第1期)

    方解

    方用生石膏清热除烦,麻黄、豆豉发汗解表,使在表之邪从外而解;更佐以黄连、黄柏、黄芩、栀子(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黄芩善清上焦心肺之火,黄连善清中焦胃火,黄柏善清下焦肾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本方用治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表里俱热之证,“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瘥,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外台秘要》引《深师方》)。

    临床应用以壮热无汗、烦躁不眠、烦渴昏谵、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凡表证发热、里热未盛者,不宜应用。

    方歌

    外台秘要石膏汤,麻黄香豉芩柏连,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

    摘录唐·《外台秘要》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硫黄(光明者,研两复时,取末)11两,青盐4两半(研),阳起石(别研如粉)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楮实3两,桂(去粗皮)3两。制法将4味草药为末,与前3味研约同搅,再研匀,别取干姜6两(细末),煮生姜面......
  • 《婴童百问》卷十:保寿散处方白茯苓1两,新罗参1两,川雄黄1两,牙消1两,甘草(炙)1两,片脑少许,麝香少许,牛黄少许(无亦得)。制法上为细末,入锡合内收之。功能主治婴孩惊热、潮热、风热、虚热,头额温壮,白日夜间多啼,伤湿鼻流清涕,喉咽时时......
  • 处方羌活1分,藿香叶半两,全蝎1分(去毒),防风1分,天麻1分,川芎2钱,朱砂2钱(别研),独活2钱,人参2钱。制法上为末,入朱砂和匀,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镇心截风。主小儿心神不安,多惊夜啼。用法用量每服1粒,金钱薄荷汤化下。摘录......
  • 处方防风1两2钱,天麻1两2钱,天竺黄1两2钱,贝母1两2钱,桑叶1两2钱,胆南星1两,薄荷1两,茯苓1两,钩藤1两,橘红8钱,甘草8钱,桔梗8钱,僵蚕4钱,远志4钱,羌活6钱,活蝎20个(上共为细粉,兑入),琥珀8钱,犀角1钱,羚羊角1钱......
  • 《古今医鉴》卷十三:保幼化风丹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川乌1两,白附子1两(水洗净),郁金5钱。制法上为末,装入腊月黄牛胆内,阴干,百日取出,研为末。功能主治祛风痰,散惊热。主小儿惊风,四证八候。用法用量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