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实脾散

    《普济本事方》卷四:实脾散处方

    大附子1个(炮,去皮、脐)草果子(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甘草30克(炙)大腹(连皮)6个木瓜1个(去瓤,切片)

    制法

    上药用水子砂器内同煮至水一半,劈开干姜,心内不白为度,不得全令水干,恐近底焦,取出锉焙为末。

    功能主治

    治脾阳不足,周身浮肿。

    用法用量

    每于空腹、日午用沸汤点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重订严氏济生方》:实脾散别名

    实脾饮(《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 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温脾暖肾,利水消肿。治阳虚阴水,下半身肿较甚,胸腹胀满,身重食少,手足不温,大便溏,小便短。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备注

    方中附子、干姜温养脾肾,扶阳抑阴;厚朴、木香、大腹皮、草果仁下气导滞,化湿利水;茯苓、白术,木瓜健脾和中,渗湿利水;甘草、生姜、大枣益脾温中。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暖肾,利水消肿之功。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宋·《济生方》:实脾散组成

    炮附子二钱(6克)、白术二钱(6克)、白茯苓二钱(6克)、干姜二钱(6克)、厚朴二钱(6克)、木瓜二钱(6克)、木香二钱(6克)、草果仁二钱(6克)、大腹子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用12克,水煎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或腹大身重,体倦食少,手足不温,口中不渴,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苔腻,脉沉迟或沉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衰、顽固性腹水等病症。

    1.肺心病顽固性水肿: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实脾散合五皮饮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23例,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3例作对照,疗程2周。以水肿完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74%。(《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第6期)

    2.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应用实脾散加减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5例,与止咳平喘等常规基础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2周。以咳、痰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为临床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90.0%。(《中医药导报》2012年第10期)

    3.慢性心衰: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实脾散加减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慢性心衰54例,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56例作对照,疗程15日。心功能疗效以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为显效标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以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标准。结果: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82.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83.92%。(《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4.顽固性腹水:常规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实脾散配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顽固性腹水40例,疗程10日。以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40例中治愈5例,均为肝硬化患者;好转35例,为肝癌、肝转移癌患者。(《新中医》2012年第12期)

    方解

    本方主要治疗脾肾阳虚水肿。方用附子、干姜温肾暖脾散寒,扶阳抑阴;茯苓、白术渗湿健脾利水;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除满;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狼疮性肾炎、老年特发性水肿、慢性肾炎、癌性腹水、寻常型痤疮、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证属阳虚水肿的病证。

    方歌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摘录宋·《济生方》
更多中药材
  •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不泻内消丸处方橘皮96两,砂仁16两,厚朴(炙)32两,麦芽(炒)32两,山楂64两,三棱(炒)16两,神曲(炒)30两,莪术(炙)16两,枳壳(炒)64两,香附(炙)32两,木香8两,青皮(炒)16两,莱菔子(炒)......
  • 《圣惠》卷十:不灰木散处方不灰木1两(用牛粪火烧通赤),延胡叶半两,子芩半两,黄药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甘菊花半两,羌活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得汗及未得汗,烦躁闷乱。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淡浆水1中盏,煎至6分,和滓温服,不......
  • 处方川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川白姜(湿纸煨)1两半,肉豆蔻1两半,(面裹煨)1两半,白术(炒)1两半,附子(去皮脐,切小块,姜汁罨1宿,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荜茇7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
  • 处方苍术4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两,去白炒黄,去椒;1斤用盐3两炒黄,去盐;1斤用好醋1升,煮泣尽;1斤用好酒1升,煮泣尽),何首乌2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3升,干枣2升,上放......
  • 处方当归1两,牛膝1两,苁蓉(各酒浸,焙干)1两,虎骨(酒炙黄)1两,真川椒(去目,出汗)1两,川萆薢(盐水煮干)1两,蒺藜(炒,捣去刺)1两,川芎1两,白附子(炮)3分,黄耆(蜜炙)3分,园白南星(炮)3分,何首乌3分,羌活3分,独活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