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失笑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失笑散处方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用法用量

    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沈良方》卷八:失笑散别名

    断弓弦散(《苏沈良方》卷八)、紫金丸(《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引《产乳》)。

    处方

    五灵脂 蒲黄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末。

    药理作用

    1.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应激心肌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9):552,失笑散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应激心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喂饲失笑散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血管松弛,凝集成堆的血小板化为散在,且线粒体破坏减轻。2.对低压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7(4):32,失笑散具有明显的增强小白鼠对低压缺氧的耐受力,其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白鼠急性心肌缺血有对抗作用,并有明显的镇静和一定的降压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治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备注

    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摘录《苏沈良方》卷八宋·《苏沈良方》:失笑散出处

    失笑散,出自宋·《苏沈良方》。失笑散首见于宋代《苏沈良方》,又名“断弓弦散”,后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于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组成

    五灵脂、蒲黄各等分。

    用法

    研为末,每服6克,每日1~2次。亦可用布袋包,入汤煎,或改用饮片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主治瘀血停滞,症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舌淡,苔白,脉弦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原发性痛经等病症。

    1.

    冠心病

    :失笑散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87例。以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心绞痛疗效:显效46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2%;心电图疗效:显效42例;有效3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第6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给予本方加味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西药;对照组25例,仅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西药,疗程3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第6期)

    3.上消化道出血:失笑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30例均有效,所有病例均在1~6日出血停止,脉搏、血压稳定,呕血停止,大便颜色由黑转黄,大便潜血试验转阴,血色素、红细胞计数未再下降或回升。(《医学信息》2010年第9期)

    4.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分组,治疗组67例给予本方加味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西药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口服。疗程4周。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第16期)

    5.原发性痛经:随机分组,治疗组68例给予本方加味治疗;对照组60例给与吲哚美辛口服,疗程3个月经周期。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年第3期)

    方解

    方中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炒用并能止血,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调以米醋,或用黄酒冲服,乃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以加强五灵脂、蒲黄活血止痛之功,且制五灵脂气味之腥臊。

    失笑散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腹痛、肾绞痛、卵巢囊肿、不完全流产、崩漏等。

    现代研究

    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黄、五灵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微循环之功,又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使瘀血排出。

    方歌

    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摘录宋·《苏沈良方》
更多中药材
  •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保真丸处方补骨脂1两(酒炒,研细末),人参1两3钱,茯苓1两,土炒白术1两5钱,炙甘草3钱(上4味以河水6碗,煎浓汁,去滓,和骨脂晒干听用),杜仲1斤(用盐水炒断丝,为细末),川芎8钱,当归1两5钱,酒妙白芍1两,熟地......
  • 处方潞党参2两,车前子1两5钱,怀牛膝(酒浸)2两,天门冬2两,石菖蒲1两,炒远志1两,当归(酒洗)2两,五味子1两,山萸肉2两,怀山药2两,覆盆子1两5钱,杜仲(姜汁炒)2两,巴戟肉2两,赤石脂(另研)1两,地骨皮1两5钱,广木香2两,大......
  • 处方鹿角胶3两,鳔胶(各炒成珠)3两,熟地3两,山药2两,茯苓2两,山萸2两,五味2两,杜仲2两,远志2两,益智仁2两,川楝子2两,巴戟2两,故纸2两,胡芦巴2两,沉香(另为末)5钱。制法上为末,和匀,用苁蓉净肉2两,好酒煮,烂捣如糊,炼蜜......
  • 处方天麻(锉)4两,牛膝(去苗,锉)4两,天仙子1升(净肉,炒黄)。制法上以绢袋盛,浸酒中7日7夜,取药炒干为末,用浸药酒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阴。主阴气太盛,五脏昏浊,食毕困乏,虽未中年,衰老先至。用法用量每日20丸,空心酒送......
  • 处方黄芩3铢,沉香3铢,木香3铢,牡丹皮(去心)1分,前胡(去毛)1分,桔梗1分,柴胡(去毛)1分,贝母(去心)1分,天灵盖(酥炙黄黑色)1分,鳖甲(醋炙黄色)1分,麦门冬(去心)1分,杏仁(去尖双仁者)1分,茯苓1分,官桂1分,荆芥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