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四乌鲗骨一芦茹丸

    《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一:四乌鲗骨一芦茹丸别名

    乌贼鱼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乌鱼骨丸(《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

    乌鲗骨四份 芦茹一份

    制法

    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益精补血,止血化瘀。治血枯。胸胁支满,不思饮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晕目眩,二便出血,月事渐少以至经闭。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腹时用鲍鱼汁送服。

    备注

    本方治证为肝肾精血亏损所致,方中乌鲗骨补肾益精,收敛止血,并可通血脉,治女子血闭;芦茹活血通经,治女子经水不通;麻雀卵能益精血,调冲任;鲍鱼汁养肝化瘀。组合成方,共奏益精补血,止血化瘀之效。

    摘录《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一汉·《黄帝内经素问》:四乌鲗骨一芦茹丸组成

    乌贼骨四份,茜草一份。

    用法

    上研末,以雀卵为丸。每服3~6克,每日2~3次。

    功效

    益精补血,止血化瘀。

    主治

    主治妇女血枯病,唾血,二便出血,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清冷,头晕目眩,发病可闻及腥臊气味,鼻流清涕,月事渐少以至闭经,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或细弱。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经闭、崩漏等病症。

    1.经闭:应用乌贼骨和茜草治疗妇科疾病.二药相配既能行血通经,又能止血固经,合用相得益彰。治疗月经不调,冲任为病之经闭,乌贼骨配茜草擅治血枯经闭,事半功倍。(《山西中医》2010年第8期)

    2.崩漏:加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茜草、乌贼骨、地榆炭、棕榈炭、炒续断各15克,大黄炭12克)治疗崩漏,对于经来逾期不止,淋漓不断,突然下血入注之崩中或下血持续不止,量少,色红之漏下,用药后诸症悉除,疗效显著。(《买用中医杂志》2004年第7期)

    方解

    方中以乌贼骨收敛止血,茜草活血止血,两药相配,一涩一行;雀卵甘温,能补益精血,标本兼顾。主要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亏损所致的妇女崩漏、吐血便血等症。临床应用以崩漏下血、头晕目眩、苔薄脉细为辨证要点《张氏医通》评本方二药并皆走血,故《内经》以本方治气竭伤肝,血枯经闭等证。山西王裕宽言乌贼骨入肝肾二经,茜草入肝经,两药配伍,共奏补肝肾、固冲任之效。

    现代研究

    临床也见于治疗月经不调、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方歌

    四乌鲗骨一芦茹,两药合用研为丸,经闭带下血行缓,胎漏崩中用之止。

    摘录汉·《黄帝内经素问》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神曲3两,楂肉3两(炒),莱菔子3两(炒),陈皮1两半,草果1两(炒)木香1两(研)。制法上为末,生姜浓汁为丸,收晒7日。功能主治食停中脘,抑遏清阳,胸膈痞满,恶寒不止,脉沉实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生姜汤化开温服。各家论述方中神曲化谷食......
  • 处方糯稻1升。制法上炒出白花,去壳,再加生姜汁拌湿,再炒为末。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白汤调下。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 处方辰砂(水飞)2钱半,人参2钱半,茯苓(去皮)2钱半,茯神(去皮木)2钱半,山药2钱半,赤石脂(煅7次,醋淬7次)2钱半,乳香2钱半,礞石(消煅金色)1钱,牛黄5分,僵蚕5分,五灵脂5分,麝香5分。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锭。功能主治小儿急慢......
  • 处方紫草、桔梗、川芎、山楂、木通、人参、红花、生地、甘草、糯米、灯心。功能主治保和元气,活血解毒,助痘成浆,易痂易落。主血热痘疹,见点3日后,不易长大粗肌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便涩腹胀,加大腹皮;繁红不润,加当归、蝉退;出不快,加鼠......
  • 处方连翘20两,甘草30两,麦门冬10两,党参20两,百部1钱,元参20两,乌梅20两,黄耆10两,云故纸20两,诃子肉10两,僵蚕10两,桔梗20两,天花粉10两,蟾酥2钱5分,冰片5钱,薄荷油1两,薄荷脑3钱,白糖190两。制法取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