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十灰散

    出《修月鲁股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十灰散处方

    大蓟 小蓟 柏叶 荷叶 茅根 茜根 大黄 山栀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治劳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

    用法用量

    上药烧灰存性,研极细,用纸包之,以碗盖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碎绞汁,或萝卜汁磨真京墨半碗,调灰15克,食后服下。

    备注

    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草、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棕榈皮、侧柏叶性兼收涩,长于止血;由于治证属肝胃火盛,血热妄行,故于凉血止血药中,又配用桅子清泻肝胆之火;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丹皮与大黄同用,降火之中含散瘀之品,可使血止而不留瘀;且本方烧炭存性使用,则止血作用更着;以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亦旨在增强凉血之功。

    摘录出《修月鲁股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医学心悟》卷三:十灰散处方

    大蓟 小蓟 茅根 茜根 老丝瓜 山栀 蒲黄 荷叶 大黄 乱发

    制法

    上药烧灰存性。

    功能主治

    祛瘀生新,止血。治暴吐血、或吐血而兼有瘀血者。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藕汤调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十药神书》:十灰散组成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

    用法

    上药各烧灰存性,共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15g),食后服下。现代用法:各药烧存性,为末。每次15g,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汁适量,或温开水调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凉血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方解

    本方证为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上部出血证。火热炽盛,气火上冲,迫血妄行则见上部出血,如吐血、咯血、嗽血及衄血等,多来势暴急,血色鲜红。因有血热之象,故见面赤唇红,心烦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脉数等。治宜凉血止血。方中大蓟、小蓟甘凉人血分,长于凉血止血,兼能祛瘀,为君药。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均能凉血止血;栀子清热泻火,且能凉血止血;大黄清热降火,引热下行,使气降血止;牡丹皮清热凉血祛瘀,使血止不留瘀,为佐药。本方用法是用藕汁、或萝卜汁、或磨京墨汁调服,藕汁能清热凉血散瘀;萝卜汁降气清热;京墨汁能收涩止血,意在增强止血之功。本方凉血与清降全用,收涩与化瘀同施,为急救止血之方。

    本方十药均以制炭炮制品入经,用治呕血、吐血、咳血等证,为传统炭药止血的代表方剂。本方药物生用、炭用均有止血、凝血作用,而炭用止血作用尤佳,炒炭后可增加炭素,加强吸附作用,使凝血时间缩短,增强收涩止血作用。故本方亦以其炮制方法而命名“十灰散”。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血热妄行所致各种出血证的常用方,对于来势急暴的上部出血,可作应急之用。以上部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等属于血热妄行者。

    3.使用注意本方为治标之法,不宜多服久服,血止后,应审因论治,随证调理,对于虚寒性出血,则不宜使用。

    方歌

    十灰散中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摘录《十药神书》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栀子仁 白芷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鼻血不止。用法用量吹鼻中。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 处方辰砂1两,冰片2钱,熊胆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脚底心烂。用法用量鸡子白调搽,每日洗3次搽3次。摘录《玉案》卷二......
  • 处方冰片、生大黄(打碎)各10克,75%酒精(或白酒)100毫升。制法共浸泡瓶中(振摇几次),2小时后即可使用。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暑疖,一般涂搽1~4次即可痊愈。用法用量先把肥皂液洗患处,用温开水去净肥皂液,再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冰片散处方石膏2两,冰片3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齿咽喉痛。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冰片散处方冰片1钱,硼砂5钱,雄黄2钱,蜜炙柏(细末)2钱,钞3张(煅灰),......
  • 处方朴消4钱,僵蚕(微炒,去嘴)8钱,甘草8钱,青黛6钱,马屁勃3钱,蒲黄5钱,麝香1钱,冰片2钱。制法上为细末,瓷坛密收。功能主治急慢喉痹,肿塞切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清水调咽。摘录《会约》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