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润肠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润肠丸处方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两。羌活、当归尾、大黄(煨),各半两。

    炮制

    上除麻仁桃仁别研如泥外,余药研为细末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秘,血结秘,皆令闭塞,以润燥活血疏风,自然通快。

    用法用量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脾胃论》卷下:润肠丸处方

    大黄(去皮)当归梢 羌活各15克 桃仁(汤浸,去皮、尖)30克 麻子仁(去皮取仁)38克

    制法

    上药除麻仁另研如泥外,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疏风活血,润燥通便。治风热内伏,血液瘀结,肠道干燥,大便秘涩,全不思食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重订严氏济生方》:润肠丸别名

    苁蓉润肠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三)、苁沉丸(《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

    肉苁蓉(酒浸,焙)60克 沉香(别研)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精养血,润肠通便。治精亏血虚,津液耗伤,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仁斋直指》卷十五:润肠丸处方

    杏仁(去皮、尖,炒)枳壳(浸,去瓤,炒)麻仁 陈皮各15克 阿胶(炒)防风各7.5克

    制法

    研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养血理气,润肠通便。治血虚气滞,大便秘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壮者荆芥泡汤下,老者苏子汤任下。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五《丹溪心法》卷一:润肠丸处方

    麻子仁(另研)大黄(酒煨)各45克 桃仁泥 归尾 枳实(麸炒)白芍 升麻各15克 人参 生甘草 陈皮各9克 木香 槟榔各6克

    制法

    上药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扶正理气,润肠通便。治老人中风,三五日不大便者。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润肠丸处方

    麻子仁 桃仁(去皮、尖,另研)各30克 羌活 当归尾 大黄(煨)皂角仁 秦艽各15克

    制法

    上药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疏风泻火,润燥通便。治风火内伏,大肠干燥,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注意

    若因失血,或因肾虚及直肠干涩,大便不通者,均忌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更多中药材
  • 别名挨痞丸处方代赭石(火煅,醋淬至碎,研10分细)3钱,青皮(去白)3钱,木香3钱,蓬术3钱,五灵脂3钱,北大黄3钱,巴豆(压去油尽)1钱。制法上为1末,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乳癖谷症,腹中块病。用法用量挨痞丸(《保婴撮要》卷五)。......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挨积丸处方京三棱(炮)90克 丁香皮(不见火)90克 丁香(不见火)青皮(去白)各30克 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研)各7.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和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温中消积。小儿脾胃不......
  • 处方京三棱(炮)、丁香皮(不见火),各三两;丁香(不见火)、青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各二钱半。炮制上件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糊为圆,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胀肠鸣,呕逆恶心,便利不调,......
  • 《洞天奥旨》卷十二:暗治饮处方黄柏3钱,茯苓5钱,蒲公英3钱,柴胡1钱,白芍5钱,生甘草5钱,龙胆草1钱,豨莶草2钱。功能主治袖手疳。生龟头之颈上,皮包于内而外不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外科医镜》:暗治饮处方当归5钱,白......
  • 《医统》卷九十八:暗香汤处方梅花。制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蕊连蒂置瓶内,每1两用炒盐1两洒之,不可以手触坏,用厚纸数重封固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内,然后取花头二三个内于中,滚汤一泡,自开如新。功能主治调脾胃。主摘录《医统》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