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营汤

    《温病条辨》卷一:清营汤处方

    犀角9克 生地15克 玄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银花9克 连翘(连心用)6克 黄连4.5克 丹参6克

    功能主治

    清营透热,养阴活血。治温病邪热传营,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用法用量

    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注意

    舌苔白滑者,不可与之。

    备注

    方中犀角、生地清营凉血;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活血消瘀以散热;邪热伤阴,故用麦冬、玄参养阴生津。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温病条辨》:清营汤组成

    犀角三钱(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玄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功效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人营分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方解

    本方证为邪热内传营分所致。邪热传营,伏于阴分,扰乱心神,则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邪热由气分初入营分,故初时气、营之证并见,则见口渴或不渴;气营两伤又波及血分,则见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热伤营阴之象。治宜清营为主,辅以透热养阴。方中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清解营分热毒,凉血化斑,为君药。热伤营阴,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金银花、连翘、竹叶心(初出的卷状嫩叶)清热解毒,轻清宣透,能使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此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清心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五药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主治温病邪热初人营分的代表方。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营分热盛者。

    注意

    要注意舌诊,必须是舌绛而干。若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有湿邪,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且延误病情。

    方歌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 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摘录《温病条辨》
更多中药材
  • 别名加味神应丸处方补骨脂(盐水炒)2两,肉果(面裹,煨)7钱,山茱萸3两(去核),扁豆(炒,去壳)2两,大熟地(砂仁酒煮)4两,当归(酒洗)3两,白术(土炒)4两,木香5钱,山药(炒)3两,杜仲(盐水炒)3两,生姜4两(切片),大枣80枚(......
  • 处方老母鸡1只(缉死,勿经水,拔尽毛,竹刀破击肠杂,入粳米、糯米半碗,银针穿线缝好,麻油4斤熬听用),生地4两,川芎(酒洗)2两,当归(酒洗)2两,杜仲(炒)2两,续断(炒)2两,白术2两,黄芩2两,制香附2两,淮山药2两,党参1两,黄耆1......
  • 处方大熟地5钱(净西砂仁末1钱2分同捣烂),北枸杞3钱,菟丝饼2钱,正关鹿膏3钱(牡蛎粉拌炒),破故脂3钱(盐水炒),川续断2钱(酒炒),白归身3钱(酒炒,大便溏者用土炒),正川芎1钱2分,酒杭芍2钱,淮山药4钱,抱茯神3钱,台乌药2钱(后......
  • 处方人参、白术(炒)、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酒炒)、川断、杜仲、陈皮、砂仁。功能主治妊娠元气不足,怠倦不能承载,胎动不安。摘录《盘珠集》卷下......
  • 处方紫苏、陈皮、川芎、人参、白芍、甘草、当归、大腹皮、生姜、葱白。功能主治怀孕八九月,胎动不安,或跌伤辏上,心腹腰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