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内灸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内灸散处方

    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甘草(炙赤)、山药、当归(去芦.洗)、白术、白芷,各八两;干姜(炮)、川芎、黄蓍(去苗),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白)四两,白芍药十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产前、产后一切血疾,血崩虚惫,气逆呕吐,冷血、冷气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中虚鸣,气满坚胀,沥血腰疼,口吐清水,频产血衰,颜色青黄,劳伤劣弱,月经不调,下血堕胎,血迷、血运、血瘕,时发疼痛,头目眩运,恶血上心,闷绝昏迷,恶露不干,体虚多汗,手足逆冷,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五片,艾一团,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热服,温酒调下亦得。

    如产后下血过多,蒲黄煎服。

    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煎服。

    水泻,加肉豆蔻末煎服。呕吐,加藿香、生姜煎。

    上热下冷,如荆芥煎。

    但是腹中虚冷,血气不和,并宜服。

    产后每日一服,则百病不生。

    丈夫虚冷气刺,心腹疼痛,尤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内灸散别名

    代灸散(《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

    茴香 藿香 丁香皮 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45克 甘草(炙赤)山药 当归(去芦,洗)白术 白芷各240克 藁本(去芦)干姜(炮)川芎 黄耆(去苗)各60克 木香30克 陈皮(去白)120克 白芍药30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血崩虚惫,腹胁疴痛,气逆呕吐,冷气、冷血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胀肠鸣,口吐清水,月经不调,头目眩晕,体虚多汗,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5片,艾1团,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时热服,温酒调下亦得。

    产后下血过多,加蒲黄;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水泻,加豆蔻末;呕吐,加藿香、生姜。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更多中药材
  • 别名经进八仙散处方干葛(纹细嫩有粉者)半两,白豆蔻(去皮壳)半两,缩砂仁(实者)半两,丁香(大者)半两,甘草(粉者)1两,百药煎1分,木瓜(盐窨,加倍用),烧盐1两。功能主治壮脾进食,令人饮酒不醉。主用法用量上锉细。人不能饮酒者,只抄1钱,......
  • 别名麦味地黄丸(《医级》卷五)。处方怀生地黄240克 山茱萸120克 怀山药120克 白茯苓90克 牡丹皮90克 泽泻90克 麦冬90克 五味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虚喘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姜汤送下。摘......
  • 处方北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莲米1两,芡实1两,苡仁1两,扁豆1两。制法加糯米1升,炒黄磨细,入白糖1斤,打成糕。功能主治大养脾胃,益寿延年。主用法用量随食;调服亦佳。摘录《医学集成·补遗》卷二......
  • 《活幼心书·拾遗》:八仙饮处方生干地黄(净洗,焙干)5钱,赤芍药5钱,大川芎5钱,羌活5钱,川当5钱,归尾(酒洗,焙干)5钱,龙胆草5钱,汉防己5钱,甘草5钱。功能主治血风目疾,经久不愈,昼夜涩痛,视物不明,甚至生翳散漫,投诸药未验者。用法......
  • 处方常山、白术、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药、甘草、紫苏、银州、柴胡各等分。制法洗净,为粗末。功能主治男妇虚劳骨蒸服鳖甲丸后作热者。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碗,乌梅肉2个,葱白7寸,韭白7寸,桃枝7寸,槐枝7寸,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滓并煎。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