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葵根散

    《圣惠》卷九十二:葵根散处方

    葵根1握(锉),壁鱼7枚(研)。

    功能主治

    小儿小便三两日不通,欲死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葵根汤”。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卫生总微》卷十八:葵根散处方

    葵根1两(烧灰),乌蛇半两(烧灰),黄柏半两(为末),鳖甲半两(烧灰)。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紧唇。

    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猪脂少许,和涂唇上,时时用。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八《圣济总录》卷一一七:葵根散处方

    葵根1握(经年者,烧作灰)。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口吻疮。

    用法用量

    外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医级》卷八:葵根散处方

    蜀葵根、冬瓜仁、槐米、败酱草(即苦菜)、忍冬藤、当归尾、赤芍、生地、大黄、米仁。

    功能主治

    肠痈。腹痛钓脚,身皮甲错之候。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级》卷八《圣惠》卷七十九:葵根散处方

    冬葵根1两,车前子3分,滑石1两,冬瓜仁3分,木通1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桂心2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小便淋涩,脐下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似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圣惠》卷七十二:葵根散处方

    葵子1两(锉),车前子2两,乱发灰半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桂心1两,滑石2两,冬瓜瓤2两(干者),木通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五淋涩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圣惠》卷六十七:葵根散处方

    葵根1两,木通3分(锉),瞿麦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粗葱叶并根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从高坠损,车碾马坠,筋骨蹉跌,甚者大小肠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服用温酒调下滑石末1钱,不计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圣济总录》卷一七二:葵根散处方

    葵根(切)1两,赤小豆1两,土瓜根1两,麝香(研)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漏疳口疮。

    用法用量

    每用1字,贴疮。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八珍汤加麦冬1钱,五味子5粒。功能主治痘疮靥后,烦渴,喘咳。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处方八珍汤加黄芩8分,知母8分。功能主治痘疮靥后身弱,坐立摇颤。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处方党参12克,山药9克,茯苓9克,甘草9克,杭芍9克,川芎6克,熟地9克,枸杞子15克,麦冬9克,山萸肉9克,菟丝子12克,淡大云9克,粉丹皮9克,当归9克。功能主治补肾固冲;调养气血。主冲任损伤,胞脉失养,血枯经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
  • 《瑞竹堂经验方》卷四:八珍散别名八珍汤(《正体类要》卷下)。处方当归(去芦)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
  • 《丹溪心法》卷四:八珍汤处方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气血,理脾胃。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摘录《丹溪心法》卷四《青囊全集》卷上:八珍汤处方西洋参1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