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绛矾丸

    《重订广温热沦》卷二:绛矾丸处方

    皂矾15克(面裹烧红)杜苍术15克 真川朴24克 广皮18克 炒焦甘草9克

    制法

    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30克为衣。

    功能主治

    治湿遏热伏,发为阴黄,黄而昏暗,如熏黄色,而无烦渴热象者。

    用法用量

    每服5克或6克,一日二次,淡姜汤送下。

    摘录《重订广温热沦》卷二《中国内科医鉴》后篇:绛矾丸处方

    绛矾、厚朴、橘皮、三棱、莪术、黄连、苦辛、术、甘草、水莎。

    制法

    用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

    黄疸。

    摘录《中国内科医鉴》后篇《重订广温热论》卷二:绛矾丸别名

    黄病绛矾丸

    处方

    皂矾5钱(面裹烧红),杜苍术5钱,真川朴8钱,广皮6钱,炒焦甘草3钱。

    制法

    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1两为衣。

    功能主治

    湿遏热伏,发为阴黄,黄而昏暗,如熏黄色,而无烦渴热象者。湿热黄胖,脱力劳伤,腹胀肠红,食积痞块,腿足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黄病绛矾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注意

    忌食茶面,孕妇忌服。

    摘录《重订广温热论》卷二《中国医学大辞典》:绛矾丸处方

    绛矾6两,厚朴3两,白术(炒焦)3两,茯苓3两,枳壳(炒焦)2两,茅术(炒焦)2两,广皮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米汤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湿热肠红,脱力劳伤,黄病腹胀,腿足浮肿,食积痞块,疟痢。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熟汤送下。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清·《重订广温热论》:绛矾丸组成

    皂矾面裹烧红五钱(15克),杜苍术五钱(15克),真川朴八钱(24克),炒广皮六钱(18克),焦甘草三钱(9克)。

    用法

    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一两(30克)为衣。每次4~6克,每日2次口服,淡姜汤送下。

    功效

    健脾补血,燥湿杀虫。

    主治

    脾胃不健,萎黄浮肿,心悸气促,肢体解懒,食积痞块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血吸虫病所致肝硬化腹水。近二十年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血吸虫病少见,本方应用较少。

    方解

    主要用于治疗黄胖病。皂矾因含硫酸亚铁,可治疗寄生虫病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陈皮、苍术燥湿,可治疗因营养不良引起的腹水,半夏、厚朴行气,助利水之功。

    方歌

    绛矾丸中用陈皮,厚朴白术甘草良,钩虫入肠损脾胃,红枣调服杀虫良。

    摘录清·《重订广温热论》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蝉蜕5钱,钩藤2钱,菖蒲5钱,生栀5钱,天麻5钱,黄连5钱,川贝5钱,薄荷2钱,橘红5钱,僵蚕2钱,粉草2钱,胆星4钱,牛黄1分,梅片3分,朱砂5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清肺镇惊,解热化痰。主小儿惊痫,抽搐痰鸣,发热喘促,口唇焦裂,......
  • 处方川乌5钱,白附子5钱(生用),大南星2钱,陈半夏2钱(生用)。制法上锉,以井花水拌湿,瓦器中浸之,日晒夜露,春5、夏3、秋7、冬10日,1日一换新水,日足,晒干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腹痛呕泻,胎惊夜啼,伤风咳嗽等。用法用量以好大粒......
  • 处方荆芥穗、槐花、制枳壳、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因热便血。用法用量蜜汤调服。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 处方白豆3两,赤豆3两,绿豆3两(俱连壳,甘草煎汁浸1宿,晒、研),蝉蜕(去头足,净水飞)2两,银花2两,元参2两,生地2两,荆芥穗3两,生耆3两,人中黄1两5钱,归身1两。制法上为末,用胡荽1两,酒浸1宿,煎汁为丸,如黍米大,辰砂5钱为衣......
  • 处方沥青2斤半,威灵仙1两,蓖麻子120枚(去壳,研),黄蜡2两,乳香1两(另研),没药1两(另研),真麻油(夏)2两(春秋3两,冬4两),木鳖子(去壳)28斤(切碎,研)。制法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熬化,以槐柳枝搅匀,须慢慢滴入水中,不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