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橘皮丸

    《鸡峰》卷十七:橘皮丸处方

    海藻3分,白前3分,黄橘皮3分,杏仁5分,茯苓5分,芍药5分,桂5分,人参1两,白术1两,吴茱萸1两,葶苈1两,昆布5合,枣肉5合,桑白皮5合,苏子5合。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虚支满,膀胱虚冷,气上冲肺,气息奔冷,咽喉气闷。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七《脚气治法总要》卷下:橘皮丸处方

    橘皮(去瓤)4两,生姜2两。

    制法

    上为末,以蜜半斤,炼化去上沫,下药末入内,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风燥便秘,气不下行,中焦胀满,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每日服之,即不生壅滞。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橘皮丸处方

    橘皮4分,牙子6分,芜荑6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寸白虫。

    用法用量

    方中牙子,《普济方》作“狼牙”。

    摘录《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鸡峰》卷三十:橘皮丸处方

    橘皮(不拘多少,只拣久者,不去白)。

    制法

    上为细末,研大蒜和为膏,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

    五膈五噎,饮食不下,肌肤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2粒,白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三十《圣济总录》卷五十七: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京三棱(炮,锉)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半两,牵牛子(一半生,一半炒)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腹胀气滞,肠胃结涩。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卫生宝鉴》卷十九: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2两,巴豆半两(去皮)。

    制法

    将橘皮锉碎,以巴豆同炒令重黄色,拣去巴豆不用,只捣陈皮为末,软烂饭研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解积,坚硬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九《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干姜3两,木香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芍药3两,桂(去粗皮)1两,大黄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气痢。赤白不止,下冷上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生姜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一: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桂心、杏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气嗽,不问多少时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饭后茶汤送下。

    注意

    忌生葱。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一《普济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橘皮丸处方

    橘皮不拘多少(净,去枝梗,日晒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膝胫痿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医方类聚》卷一○六引《御医撮要》:橘皮丸处方

    橘皮7两2分(拣得6两),桂心12两(拣得4两),干姜10两(拣得8两),人参6两1分(拣得5两),甘草5两(拣得4两),白术6两(拣得4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理呕逆,除胃冷,进饮食,和宿食,止咳嗽。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御医撮要》《鸡峰》卷十二:橘皮丸处方

    厚朴1两,橘皮(黄者)1两,神曲1两,大麦芽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1斤(以童便浸1日,去白,用炭火半秤,烧地令赤,以酒1升洒于热地上,将橘皮铺在地上,着盆合一复时),朴消1斤(浆水2升,煎令水尽),白茯苓(去黑皮)4两。

    制法

    上为末,再研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以微利为度,如利多即减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去白,炒)1两,草豆蔻(去皮)1两,桂(去粗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木香1两,大黄(锉,炒)2两,鳖甲(去裙襕)1两半(用硇砂1分,研醋5合浸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食毒。恶寒,腹胁急胀,呕吐不下食,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圣济总录》卷十九: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桔梗(锉,炒)3分,干姜(炮裂)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胡椒2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汗出)2两,乌头(炮裂,去皮尖)2两,荜拨2两半,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葵1两,芎1两,甘草(炙)2两,当归(切,焙)2两,白术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半,大黄(湿纸裹,煨香熟)半两,槟榔(锉)1两,葶疬(隔纸炒)1分,紫苏子(炒)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痹。上下痞塞不能息。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3次;觉有热者,空腹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八味沉香散来源藏族验方。处方沉香200g 肉豆蔻100g 广枣100g 石灰华100g 乳香100g 木香100g 诃子(煨)100g 木棉花100g性状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涩、微苦。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
  • 处方生地9g,连翘9g,红花6g,桃仁6g,白鲜皮15g,地肤子6g,僵蚕9g,蝉蜕9g。功能主治荨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热风盛,加丹皮、赤芍、银花;肺热便燥,加青黛、大黄、白芷;风热上犯,加白芷、白蒺藜、荷叶;湿热外渗,加苦参。黄柏、苍......
  • 《中国药典》:八味清心沉香散来源蒙古族验方。处方沉香180g 广枣180g 檀香90g 紫檀香90g 红花90g 肉豆蔻60g 天竺黄60g 北沙参60g性状本品为浅棕红色的粉末;气香,味微酸、苦。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 处方牛黄3分,贝母2钱,天花粉1钱,龙脑1分,白茯苓5分,甘草5分,牛蒡子(炒)2钱,僵蚕3钱。制法上为末,蜜调膏。功能主治三焦热毒,惊悸痰喘。用法用量噙化,金银花汤净口。摘录《诚书》卷十五......
  •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2两,麦糵(炒)2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芜荑(微炒)1两,陈橘皮(汤洗,去白,焙)1两,荜茇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脾胃气虚,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