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椒红丸

    《圣惠》卷九十八:椒红丸处方

    川椒红2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用猪肾3对,去脂膜薄切,摊于纸上,去血,然后铺一重肾,着一重药末,以尽为度,却以三五重湿纸裹,于塘火内烧,待香熟取出纸,烂研,若稍硬,更点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暖下元。主下焦虚寒,脐腹(疒丂)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医学切问》:椒红丸处方

    川椒3两,巴戟(去心)1两,茴香1两,川楝子肉1两,山药1两。

    制法

    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安五脏,壮筋骨,明目去昏,进饮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时温酒送下。

    老人,加附子1两(炮过)。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医学切问》《永类钤方》卷十一:椒红丸处方

    花椒(去目)、制苍术、白术(煨)、白茯苓、黑牵牛(炒)、川乌、枸杞子(酒浸)、巴戟(炮,去心)、防风、羌活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肾俱虚,眼昏渐成内障,而兼气者。

    用法用量

    人参煎汤送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圣惠》卷九十八:椒红丸处方

    川椒红10两(微炒),附子4两(炮裂,去皮脐),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硫黄2两(细研,水飞过),硇砂2两(细研),巴戟2两,盐花2两。

    制法

    上为末,用豮猪肾5对,煮熟,去脂膜,烂研如糊,入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胃,止痰逆,消酒食,暖下元,补诸虚惫。主风毒。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或酒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圣惠》卷九十八:椒红丸处方

    川椒红2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2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巴戟1两,木香1两,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磁石2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壮腰脚,明耳目,暖下元。主虚冷。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圣惠》卷七十:椒红丸处方

    椒红1两(微炒),沉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蓬莪术1两,诃黎勒皮1两,当归1两(锉碎,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肉豆蔻半两(去壳),丁香半两,白术1两,麝香1分(研入)。

    制法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损,暖下脏,逐痼冷,进饮食。主妇人血风,气攻脾胃,脏腑虚冷,全不思食,脐腹多痛,体瘦无力。妇人血气不调,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胁肋时胀,面色萎黄,肌体羸瘦,怠惰嗜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椒红丸处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晒干,捣罗取红)1斤(再捣为末),生地黄7斤(肥嫩者)。

    制法

    上先将地黄捣,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1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服百日觉身轻少睡,心力足;服及三年,心智爽悟,记忆不倦,目明倍常,面色红悦,须发光黑。主元脏伤惫,耳聋目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暖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圣惠》卷四十四:椒红丸处方

    川椒(微炒去汗,取红)5两,磁石3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巴戟2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硫黄2两(微炒,细研),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汗,炙令香熟),茴香子2两(微炒),盐花2两。

    制法

    上为末。以羊肾3对,去尽筋膜,细研,用好酒2升相和,于银锅内熬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湿积冷腰痛,行立无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传信适用方》卷二:椒红丸处方

    地黄2斤(洗净,焙干),川椒1斤(去合口并目,焙干),苍术3斤(米泔浸3日,焙干)。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眼生黑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1日2次。服药旬日,黑花并除。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椒红丸处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红)3两,牛膝(去苗,酒浸3宿,洗,晒干)4两,生地黄5两(取汁为膏),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2两,肉苁蓉2两(酒浸,去粗皮,炙),巴戟1两,菟丝子2两(酒浸,焙干,为末),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焙干,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磁石2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壮筋骨,益血脉,悦颜色。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椒红丸处方

    蜀椒(去子及合口者)8两(以火烧1坑子,泼酒在上,次倾椒在上,急用1新瓦盆紧合定,四缝以新土密闭,1复时取出,杵,取红不用白),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生姜4两(切作片子,炙黄),巴戟天(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五味子(炒)1两,桂(去粗皮)1两,补骨脂(微炒黄)1两,茴香子(微炒)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

    上为末,用羊肾4对,去筋膜细锉,入青盐2两,于砂盆内同研,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暖,逐风冷,聪明耳目。主本脏虚损。

    用法用量

    若稠时,更入少面糊为丸。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盐汤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全生指迷方》卷四:椒红丸处方

    椒(去目,炒出汗)半两,款冬花1两,紫菀(去苗及枯燥者)1两,干姜1两,矾石(火煅1伏时)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皂荚(去子,酥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咳、寒嗽,咳则腰背相引疼痛,恶寒,唾冷沫,小便数,脉紧。

    用法用量

    每月比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圣济总录》卷一○二:椒红丸处方

    椒红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巴戟天(去心)1两,补骨脂(炒)1两,木香1两,肉苁蓉(去粗皮,酒浸,切,焙)1两,青盐(别研)1分,茴香子(洗,焙)半两。

    制法

    上为末,又用羊腰子1对,去筋膜,湿纸裹煨,半生半熟切,细研,与青盐并药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明目调气进食。主元脏久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椒红丸处方

    蜀椒(取红)、补骨脂(炒)、楝实(去皮核,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元脏久冷,小便利数,精神恍惚,四肢无力,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卫生总微》卷十:椒红丸处方

    椒2两(去目)。

    制法

    上用醋2升,煮至醋尽,焙干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瓷盆收之。

    功能主治

    小儿水泻无度。五十以上患泻。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散剂,名“椒红散”(见《普济方》)。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中藏经》:椒红丸处方

    川椒(拣净)2两(去目,炒出汗),干山药1两,川附子1两(炮,去皮脐)。

    制法

    上为细末,以好酒煮淡木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进食。主泄泻。嗽不止,喉中痰涎如水鸡声,晓夕不止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盐汤、温酒任下。泄泻,米饮送下;如喉中痰涎如水鸡声,晓夕不止者,1-2服见效。

    摘录《中藏经》《圣济总录》卷一○二:椒红丸处方

    椒红4两,巴戟天(去心)1两,楝实(炒)1两,茴香子(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

    上为末,别用于山芋3两为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暖水脏,明目。驻颜,缩小便。主肝肾俱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更多中药材
  • 别名稀痘丹处方麝香5厘,朱砂1钱,大蓖麻子36粒(去壳取肉,拣肥白者)。制法先将朱砂为末,次入麝香研匀,后将蓖麻子肉加入一处,共为细末,须要端阳午时,洁诚合制。功能主治预防痘疮。主用法用量稀痘丹(《痘疹会通》卷四)。每年端午即搽一次,不可间......
  • 处方银花5钱,连翘5钱,橘红5钱,贝母5钱,僵蚕(炒)3钱,竺黄3钱,天麻3钱,法半夏3钱,防风3钱,胆星3钱,钩藤3钱,焦三仙1两,黄芩4钱,甘草5钱,芥穗2钱,薄荷2钱,活蝎子12个,桑叶5钱(上除活蝎外,为末。),雄黄5钱,琥珀4钱,......
  • 别名至宝锭子处方留白广陈皮1两(炒),莱菔子(拣红润者,洗净,晒干)1两(炒),蓬术1两(炒),三棱1两(炒黄),麦芽(炒熟,另磨净末)1两,厚朴1两(姜汁炒),苍术1两(炒深黄),香附子1两(炒),草豆蔻(拣粗绽者)1两(炒),鹅眼枳实(......
  • 《普济方》卷三九六:保婴艾叶汤处方陈艾叶(炒)1两,当归1两,干姜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制)半两,肉豆蔻半两,草果半两,良姜1两,丁香1两,甘草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冷痢肚痛。用法用量粟米煎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永类钤方》卷二......
  • 处方甘草(半生半熟)3钱,黄连(去枝梗)3钱,黄柏(去皮,蜜水炒)2钱,辰砂(水飞)2钱。制法上为细末,腊月雪水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胎热,胎惊,胎黄,脐风,丹瘭疮疹,一切胎毒。用法用量未满周岁者半丸,周岁者1丸,灯心煎汤化下。各家论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