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建脾散

    《证治准绳·幼科》卷七:建脾散处方

    白茯苓(去皮)人参各30克 厚朴90克(用姜汁炙)苍术(米泔浸一宿)120克 陈橘皮(去白)150克 甘草60克(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60克

    制法

    上药共研为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脾胃虚弱,湿滞中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七《鸡峰》卷十二:建脾散处方

    厚朴1斤,大枣1斤,生姜1斤,半夏(汤洗,以上4味同捣匀,炒黄干)4两,甘草4两,黄橘皮2两,白术2两,肉豆蔻1两,神曲2两,人参2两,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良姜2两,丁香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脾胃俱虚,久积冷气,心腹胀闷,里急刺痛,痰逆恶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肠鸣滑泄,肢体羸瘦,及大病之后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热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准绳·幼科》卷七:建脾散处方

    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1两,厚朴3两(姜汁炙),苍术(米泔浸宿)4两,陈橘皮(去白)5两,甘草2两(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胃气。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同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七《奇效良方》卷十:建脾散处方

    诃黎勒皮1两,白术1两,麦糵(炒令微黄)1两,人参1两,神曲(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半两,大腹皮半两,干姜2分(炮)。

    功能主治

    伤寒,脾胃虚弱,不欲饮食,纵食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杨氏家藏方》卷六:建脾散处方

    陈橘皮(去白)7两,高良姜5两(炒),干姜3两(炮)。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8分,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更多中药材
  • 《圣惠》卷十:不灰木散处方不灰木1两(用牛粪火烧通赤),延胡叶半两,子芩半两,黄药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甘菊花半两,羌活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得汗及未得汗,烦躁闷乱。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淡浆水1中盏,煎至6分,和滓温服,不......
  • 处方川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川白姜(湿纸煨)1两半,肉豆蔻1两半,(面裹煨)1两半,白术(炒)1两半,附子(去皮脐,切小块,姜汁罨1宿,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荜茇7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
  • 处方苍术4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两,去白炒黄,去椒;1斤用盐3两炒黄,去盐;1斤用好醋1升,煮泣尽;1斤用好酒1升,煮泣尽),何首乌2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3升,干枣2升,上放......
  • 处方当归1两,牛膝1两,苁蓉(各酒浸,焙干)1两,虎骨(酒炙黄)1两,真川椒(去目,出汗)1两,川萆薢(盐水煮干)1两,蒺藜(炒,捣去刺)1两,川芎1两,白附子(炮)3分,黄耆(蜜炙)3分,园白南星(炮)3分,何首乌3分,羌活3分,独活3分......
  • 别名神仙九气汤、九气汤、神仙不老汤处方香附子(去尽黑皮,微炒)4两,姜黄(汤浸1宿,洗净,焙干称)2两,甘草1两(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免岚瘴之患。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