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加味保元汤

    《痘科类编释意》卷三:加味保元汤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归尾、赤芍(酒炒)、红花、黄芩、黄连、连翘、升麻、防风、荆芥、牛蒡子。

    功能主治

    补气活血,解毒散火。主痘起发时渐渐变黑,已延一身,未至干枯塌陷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烧人粪1钱,调服。

    各家论述

    此方参、耆、甘草补元气,又能泻火;归、芍、红花能活血,又能凉血;芩、连、牛蒡、连翘、升麻以解毒;防风、荆芥以疏表;人粪清热解毒。

    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三《回春》卷七:加味保元汤处方

    黄耆2钱,人参1钱,麦门冬(去心)2钱半,知母1钱半,栀子(炒)1钱半,甘草5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痘疮结痂后虚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结痂后有余热者,加牛蒡子1钱半,白附子1钱。

    摘录《回春》卷七《金鉴》卷五十七:加味保元汤处方

    人参、猪苓、泽泻、白术(土炒)、黄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

    功能主治

    痘疮水泡,形大皮薄,内含一包清水,手足独密,身面俱少。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七《幼科直言》卷二:加味保元汤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炒)、白芍(炒)、肉桂、甘草、糯米。

    功能主治

    痘疮色白浆清,虚寒甚者。

    摘录《幼科直言》卷二《医学集成》卷二:加味保元汤处方

    人参、黄耆、肉桂、杏仁、五味炙草。

    功能主治

    气虚作喘。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金鉴》卷五十八:加味保元汤处方

    人参、黄耆(蜜炙)、浮小麦、甘草(炙)、广桂枝、白芍(炒)。

    功能主治

    痘疮起胀后,阳虚汗出,大汗不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金鉴》卷五十八:加味保元汤处方

    人参、黄耆(炙)、甘草(炙)、当归(酒洗)、白芍药(炒)、麦冬(去心)、枣仁(炒,研)。

    功能主治

    痘症气虚,养浆时,顶平清稀而烦躁。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金鉴》卷五十七:加味保元汤处方

    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全当归(酒洗)、白芍(酒炒)、木香(煨)、白术(土炒)、官桂。

    功能主治

    小儿气血两虚,痘疮倒陷,浆色清稀不足,根脚淡白无晕,遍体形如豆壳,疮皮皱而似结非结,至收靥时终不成痂。

    用法用量

    引用老米,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七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沉香1分,硇砂(别研)1分,使君子1分,荜澄茄1分,蓬莪术1分,荆三棱1分(炮,醋浸过),朱砂1分,木香1分,槟榔(大者)1个,肉豆蔻(大者)1个,母丁香(大者),巴豆20个(肥好者,生用,去皮不去油),牵牛子1两。制法上为细末。丸如绿......
  • 处方厚朴1斤(去皮,切),枣2升(去核,切),生姜1斤(去皮,切)。制法上先入锅内猛火炒匀,搅,候紫焦倾出,为粗末。每药末1斤,入良姜4两,干姜4两(炮裂)、神曲4两,同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暖脾胃,增进饮食。主用法用量每服......
  • 处方羊蹄根、草乌头。功能主治一切风癣及诸般癣瘙痒,搔之不已。用法用量净拂多人行砖,上滴好醋,先磨草乌头约1分,次磨羊蹄根2分,爬令发痒,以指点药抹之,仍吃煮肾散相为表里。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 处方川鸡头半两(烧为灰),腻粉1分,龙脑1分。制法上为末。以黄牛胆汁调成膏,以瓷器盛。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拗开口灌之,不拘时候,续以豆淋酒投之。摘录《圣惠》卷十九......
  • 处方香附4两(炒),当归尾1两2钱(炒,用尾),五灵脂1两(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血崩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醋汤调,空心服。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