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桂附汤

    《东垣试效方》卷四:桂附汤处方

    肉桂3克 附子9克 黄柏1.5克(为引用)知母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妇人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热服。

    不思饮食,加五味子;烦恼,面上麻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耆4.5克,人参2.1克,炙甘草、升麻各1.5克。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四《兰室秘藏》卷中:桂附汤处方

    黄柏(为引用)5分,知母5分,肉桂1钱,附子3钱。

    功能主治

    白带腥臭,多悲不乐。阳气虚极,大寒之证,带久不止,下流白滑如涕。

    用法用量

    方中黄柏,《卫生家宝》作“黄芩”。

    如少食多饱,有时似腹胀夯闷,加白芍药5分;如不思饮食,加五味子20个;如烦恼,面上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耆1钱5分,人参7分,炙甘草、升麻各5分。

    各家论述

    《玉机微义》:此补阳气极虚,用黄柏等为引用,又升降阴阳药也。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玉案》卷五:桂附汤处方

    大附子2钱,肉桂2钱,川芎5钱,白芍1钱5分,生地1钱5分,当归1钱5分,木瓜1钱5分。

    功能主治

    血受寒而脊痛筋挛急。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玉案》卷五《玉案》卷二:桂附汤处方

    官桂1钱,大附子1钱,防风1钱,黄芩1钱,川芎1钱,防己1钱,甘草1钱,玄参1钱。

    功能主治

    柔痓。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熟,热服。

    摘录《玉案》卷二《得效》卷八:桂附汤处方

    交趾桂1两(去粗皮),绵附子1枚(炮,去皮脐)。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虚汗不止,及体虚失血。阳虚血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食前温服。

    摘录《得效》卷八《三因》卷四:桂附汤处方

    附子(生,去皮脐)1两,桂心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茯苓1两,桃仁(去皮尖,面炒)1两。

    功能主治

    少阴伤风,胸满,心烦,咽喉痛,自汗,腰疼连胻骨酸痛,呕吐涎沫,头痛,其脉沉弦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3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

    咽喉痛,加桔梗半两。

    摘录《三因》卷四《圣济总录》卷一五○:桂附汤处方

    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茯神(去木)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1两,萆薢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赤芍药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偏枯,手足不随,或冷或痹。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前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桂附汤别名

    柏子仁饮、柏子仁散、补白茯苓散

    处方

    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当归(切,炒)半两,槟榔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防风(去叉)3分,柏子仁(研)3分,细辛(去苗叶)3分,白术3分,芎藭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

    制法

    除柏子仁,锉如麻豆大,拌匀。

    功能主治

    肝着,肝气虚寒,邪着胸中,实塞不快,气血留滞,胸上欲蹈之者。疹筋,肝虚生寒,脉数筋急,腹胁妨闷,筋见于外。两胁下满,不得太息,四肢厥逆,心腹痛。

    用法用量

    柏子仁饮(原书卷四十二)、柏子仁散(《宣明论》卷二)、补白茯苓散(《普济方》卷十四)。

    注意

    忌生冷、油腻。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桂附汤处方

    桂(去粗皮)1分,附子(去皮脐,生用)半两,丁香半分,吴茱萸(汤淘3遍,焙干,炒)半分。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阴毒伤寒。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圣济总录》卷二十二:桂附汤处方

    桂(去粗皮)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伤寒,头目四肢疼痛,恶寒,干呕。伤寒8-9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吐,脉浮虚而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去核),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以热粥投之,取汗。

    注意

    避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玉案》卷二:桂附汤处方

    桂枝1两,附子3钱,青皮4钱,甘草4钱,柴胡4钱。

    功能主治

    厥阴症,口吐涎沫,小腹痛,不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加生姜3片,作3次服。

    摘录《玉案》卷二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熟地5钱,人参1-2钱或5-7钱,麦冬2钱,山药1钱5分,山萸肉1钱5分,丹皮1钱,茯苓1钱,肉桂5分,泽泻5分,五味子5分,川附子5分。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温服。各家论述先天无形之火乃真阳之火,人身无此火......
  • 处方桂枝1钱,桃仁1钱,延胡1钱,木通1钱,大黄1钱,乌头8分,丹皮8分,牵牛子(别末)8分。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水煎,临用点牵牛子末服。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五引福井氏方......
  • 别名知母汤处方知母(焙)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泽泻3分,石膏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脐下闷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汤(《普济方......
  • 处方当归、地黄、荆芥、防风、石膏、升麻、玄参、丹皮。功能主治面肿连齿痛,出血。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 处方紫菀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款冬花3两,桂心1两,牡蛎1两,豉1两,竹叶1把。功能主治小儿逆气而喘,久嗽伤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岁服5合。不知加。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