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颠倒散

    《古今医鉴》卷八:颠倒散处方

    大黄9克 滑石9克 皂角9克

    功能主治

    主脏腑实热,或小便不通,或大便不通,或大小便俱不通。

    用法用量

    如大便不通,再加大黄9克,如小便不通,再加滑石9克;如大小便俱不通,大黄、滑石各加9克,研末。空腹时用温酒调服。

    注意

    非实热所致的大、小便不通忌用。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颠倒散别名

    二黄散(《医宗金鉴》卷七十二)。

    处方

    大黄 硫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主肺风粉刺,面鼻疙瘩,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

    上药研为细末,共合一处,再研匀,以凉开水或茶叶水调敷,或以药末直接撒布患处;也可以适量药末加水冲洗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金鉴》卷六十五:颠倒散别名

    二黄散

    处方

    大黄、硫黄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酒渣,肺风粉刺。

    用法用量

    二黄散(原书卷七十)。

    摘录《金鉴》卷六十五清·《医宗金鉴》:颠倒散组成

    大黄四两(120克)、硫黄四两(120克)。

    用法

    每次用少许,凉水调敷患处,每日1~3次。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主治酒齇鼻,肺风粉刺,白屑风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酒渣鼻、面部痤疮、面部脂溢性皮炎等病症。

    1.酒渣鼻:以颠倒散外敷加自制痤疮冲剂口服治疗50例,与西药(甲硝唑片口服、甲硝唑霜外用)治疗46例对照,疗程8周:疗效评价以皮疹完全消退为治愈;红斑、丘疹、脓胞、毛细血管扩张等皮疹消退70%以上为显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7%。(《光明中医》2008年第4期)

    2.面部痤疮:本方外敷治疗50例,疗程10日。以局部无炎症,丘疹消退,不留瘢痕及色素沉着为痊愈;痤疮消失,无新疹发生,留有瘢痕为显效。结果:痊愈4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第8期)

    3.面部脂溢性皮炎(脾胃湿热证):本方外敷配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口服治疗40例,与西药(维生素B6口服配合派瑞松外用)治疗40例对照,疗程2周。以皮肤瘙痒及皮损程度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5.0%。(《四川中医》2008年第5期)

    方解

    本方大黄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硫磺味辛性温,杀虫止痒,二药寒热颠倒,故曰颠倒散。本方是中医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的经典外用名方。

    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硫磺中的硫易于与皮肤分泌物作用生成硫化物,具有脱脂、杀菌、止痒及溶解角质作用;大黄对痤疮丙酸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方歌

    颠倒散敷功效极,大黄硫黄各研医宗金鉴细,等分再匀凉水调,专医酒齄肺风刺。

    摘录清·《医宗金鉴》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黄连2两,黄柏2两,黄药子2两,苦参2两,朴消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恶眼暴发,眼赤肿,内生翳膜。用法用量用茶芽水调,贴太阳穴上,干则再润之,每日2-3次。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 处方鹅管芦甘石(敲碎,浸童便7日,取起洗净,人倾银罐,煅,浸,煅3-5次)、冰片。制法每甘石粉1两,入冰片1钱,为极细末,以无声为度,入人乳粉3钱,研匀收贮,勿令泄气。功能主治目赤肿痛,及一切星障。用法用量日用茶清调些少点眼角内,少瞑即爽。......
  • 处方炉甘石(火煅)2两(为末),冰片2分。制法上药以猪棕油捣成膏。功能主治臁疮,及诸疮久远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以茶汁加盐少许洗净疮口,敷药,以膏盖之。摘录《惠直堂方》卷三......
  • 处方冰片1钱,苋菜根(煅灰)1钱,薄荷1钱,黄柏1钱,月石1钱5分,儿茶1钱5分,人中白2钱,山豆根2钱,胡黄连2钱,枯矾5分,青黛5分,龙骨5分,乌海肉5分。制法上药各为末,和匀。功能主治喉癣。用法用量吹用。杨梅喉癣,加轻粉1钱,柿霜1钱......
  • 处方龙骨1两,蛤粉1两,梅片5分。制法将龙骨、蛤粉先研为细面,然后再入海片研均。功能主治燥湿解毒。主湿热流窜,皮肤糜烂。及鼻生粟米疮,儿童鼻疮,黄水疮,秃疮,脚气。用法用量干敷或用香油调敷于患处。注意忌食辛辣、酒等物。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