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淡竹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 麦门冬(去心,焙)小麦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甘草(炙,锉)人参各15克

    制法

    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主气阴两虚,心烦喘闷。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中午、临卧空腹时各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医学心悟》卷五: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7片 黄芩 知母 麦冬各3克 茯苓6克

    功能主治

    主孕妇火盛,内热而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五《鬼遗》卷三: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4升,麦门冬3两(去心),黄耆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生姜3两,前胡2两,黄芩2两,升麻2两,远志2两(去心),栝楼2两,大枣14枚,当归1两。

    功能主治

    发背乳痛,已服生地黄汤取利后。

    用法用量

    先以水1斗8升,煮竹叶及麦冬1斗,去滓,纳诸药,再煮取3升,分3次温服。

    摘录《鬼遗》卷三《外台》卷三十八: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切)1升,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1两(炙),枳实1两(炙),栀子1两,人参1两,大黄2两,黄芩3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热肿初起,始欲作痈者。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服。以愈止。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得效》卷八: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甘草、灯心、枣子、乌豆、车前子。

    功能主治

    诸淋。砂、血淋。

    用法用量

    上不拘多少,以水浓煎汤,代熟水服。

    摘录《得效》卷八《医学心语》卷五: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7片,黄芩1钱,知母1钱,麦冬1钱,茯苓2钱。

    功能主治

    子烦。孕妇火盛内热而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语》卷五《鬼遗》卷三: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切)4升(去尖),栝楼4两,通草2两,前胡2两,升麻2两,茯苓2两,黄芩2两,知母2两,甘草2两(炙),石膏末2两,生地黄10两,芍药1两,大黄3两,黄耆3两,当归1两半,人参1两。

    功能主治

    发痈疽,兼结实大小便不通,寒热,已服五痢汤吐出,不得下,大渴烦闷者。

    用法用量

    先以水1斗6升煮竹叶,去叶,取9升,纳诸药后,煮取3升2合,分4服,日3夜1。快利便止,不必尽汤,汤尽不利,便合取利。

    摘录《鬼遗》卷三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北芪30克 杞子30克 乳鸽1只制法先将乳鸽去毛及内脏与北芪、杞子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功能主治补心益脾,固摄精气。用于早泄、阳痿、体倦乏力、自汗、心悸。用法用量饮汤吃肉,一般3天炖1次,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即愈。摘录《饮......
  • 来源本品为北豆根中提取的总生物碱片。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棕色;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内结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规格(1)15mg(2)30mg贮藏密......
  • 处方半夏(半服者)半两(汤洗7次,为末)、丁香1钱(重碾碎)。制法上将半夏末水搜作剂,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婴孩小儿风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热烦闷,神不安稳,睡眠不宁,可进饮食或欲饮食,食之即呕。......
  • 处方巴豆(去皮)半两,大戟(锉碎)半两。制法上药同入铫内,油炒焦黄,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积六聚。用法用量每服3丸,乳食前、临卧米饮送下。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
  • 处方半夏(生姜制)南星(生姜制)软石膏 香附子 栀子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火化痰。主痰火气嗳。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四引《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