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甘草汤处方

    大黄12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

    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大黄甘草汤处方

    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功能主治

    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张氏医通》卷十五:大黄甘草汤处方

    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能主治

    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

    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各家论述

    《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医方集解》:大黄甘草汤处方

    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

    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医方集解》《金匮》卷中:大黄甘草汤处方

    大黄4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食已即吐者。

    临床应用

    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各家论述

    《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摘录《金匮》卷中
更多中药材
  • 《内科摘要》卷下:阿魏膏处方羌活 独活 玄参 官桂 赤芍药 川山甲 生地黄 两头尖 大黄 白芷 天麻各15克 槐、柳、桃枝各9克 红花12克 木鳖子20枚(去壳)乱发(如鸡子大)1块制法上用香油1.12千克,煎黑去滓;入发煎,发化仍去滓;徐......
  • 处方防己1两5钱,荆芥1两,白芷1两,赤芍1两,当归1两,黄连1两,黄柏1两,风子肉1两,人参1两,连翘1两,蓬术1两,黑丑1两,寸香1钱,香油2斤,黄丹8两。制法桃、槐、柳、榆、桑枝各7条,长一寸,为膏听用。另以风子肉二两,川山甲八钱,乳......
  • 处方青皮3两,陈皮2两,良姜2两,红豆2两,桂(去粗皮)1两,缩砂(去皮)2两,蓬荗(炮)2两,草果子(去皮)2两,干姜(炮)、莱菔子2两(炒),木香2两,硇砂半钱,阿魏1分(并硇砂用醋化,去砂石,研)。制法上为末和匀,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处方阿魏3钱,蜗牛(炙)3钱,象贝母3钱,月石1钱5分,桃仁1钱,僵蚕10条,南星3钱,腰黄3钱5分,冰片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瘰疬痰块等。用法用量大膏药中摊贴。摘录《青囊秘传》......
  • 处方铁粉10钱,阿魏3钱,芦荟3钱,没药3钱。制法上为末,取二厘为一丸。功能主治子宫冲逆,因经闭者。用法用量每服15丸,1日数次。摘录《经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