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黄消石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消石汤处方

    大黄 黄柏 消石各12克 栀子15枚

    功能主治

    主黄疽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用法用量

    上四味,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纳消石,更煮取200毫升,顿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金匮》卷中:大黄消石汤别名

    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大黄汤、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大黄黄柏汤、消黄汤

    处方

    大黄4两,黄柏4两,消石4两,栀子15枚。

    功能主治

    湿热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腹满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或湿热淋浊等。嘈杂,胸中煎熬,腹满有块,二便不利,或口中觉苦辛酸威等,此症后为膈噎者。

    临床应用

    黄疸:获原辨藏患黄疸,更数医,累月不见效。发黄益甚,周身如橘子色,无光泽,带黯黑,眼中黄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黄如柏汁,呼吸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头按胸肋上,黄色不散,此疸证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陈蒿汤、大黄消石汤,作大剂,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黄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全愈。

    用法用量

    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脉经》卷八)、大黄汤(《千金翼》卷十八)、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外台》卷四)、大黄黄柏汤(《普济方》卷一四二)、消黄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①《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按:消石,即火消。②《金匮要略今释》:消石,《脉经》、《千金》并作芒消,日医亦多用芒消,盖非。宋本、俞桥本,消石并误作滑石。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论注》:此为黄疸有里无表者言之,谓疸色黄,见于表矣,乃腹满,小便不利且赤,里热可知。黄疸最难得汗,乃自汗,则表从汗解,故曰此为表和里实。实者邪也,有邪则宜去,故主大黄消石汤。大黄、消石解气血中之实热,黄柏苦寒主下焦,栀子虽轻浮在上,能使里热从上而下,故以为使,且轻浮则与郁结相宜也。

    2.《金鉴》引李彣: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湿热内甚,用栀子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柏清下焦湿热,消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烈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摘录《金匮》卷中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矾(煅)250g 海螵蛸(去壳)187g性状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的片;气微,味涩、微苦。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蜂蜜125g与适量的水,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制酸止痛......
  • 处方白术2两,茯苓1两,藿香1两,厚朴1两,半夏1两,甘草1两,黄橘皮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脾胃气虚,胸膈膨闷,心腹胀满,呕逆恶心,噫气吞酸,口淡无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
  • 处方芎1钱,当归4钱,人参1钱,桃仁10粒,姜炭5分,炙草5分,藿香4分,砂仁4分,姜3片(有汗勿用)。功能主治消块,温胃。主产后七日内呕吐不止,全不纳谷,血块未除。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 处方白术1钱,白茯1钱,滑石(水飞)7分,砂仁(炒)7分,木香(煨)5分。功能主治脾胃俱受病,吐泻兼作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停食,加枳实、山楂、曲糵;挟惊,加胆星、天麻;风,加防风、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虚,加人参;内有热,加......
  •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安胃饮处方陈皮 山楂 麦芽 木通 泽泻 黄芩 石斛功能主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胸脘痞闷,便结口渴,苔黄脉数。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胃火热甚,脉滑实者,加石膏。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