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金花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金花丸处方

    黄连、黄檗、黄芩、大黄,各等分。

    炮制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新水下。

    备注

    加栀子减大黄名栀子金花丸。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宣明论》卷四:大金花丸别名

    金花丸、三黄泻心丸

    处方

    黄柏半两,黄芩半两,黄连半两,大黄半两。

    制法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中外诸热,寝汗咬牙,睡语惊悸,溺血淋闭,咳血衄血,瘦弱头痛,并骨蒸、肺痿、喘嗽。疹后痨,疹既收没,毒邪犹郁于肌肉间,昼夜发热,渐致发焦肤槁,羸瘦如柴,变成骨蒸痨瘵。

    用法用量

    金花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二)、三黄泻心丸(《眼科全书》卷六)。

    摘录《宣明论》卷四明·《景岳全书》:大金花丸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大黄。

    用法

    上药各等分,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每日2次。亦可用于煎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清热泻火。

    主治

    中外诸热,淋秘溺血,嗽血衄血,头痛骨蒸,肺痿,或疔、疮、疖、痈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病症。

    方解

    为黄连解毒汤加大黄组成,方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清泻三焦火热,大黄清热凉血解毒,使火热从下焦而泻。主要用于治疗三焦火郁热盛之证。临床应用以身热、烦躁、衄血、咯血、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凡热盛津伤之证慎用。

    方歌

    缺。

    摘录明·《景岳全书》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半夏(为末,姜汁搜作饼,焙干)3两,人参3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逆满,心下痞塞。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白蜜1匙,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 处方半夏30g 黄芩30g 干姜20g 人参20g 炙甘草20g 黄连6g 大枣10g 白酒700ml炮制1. 将上述7味药材一同捣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2. 5日后,加入凉开水500ml调匀,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主治......
  • 《御药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处方白术 人参 白茯苓(去皮)白矾(生)滑石 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汤洗)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风化痰,益气健脾。主风痰郁甚,头疼目眩,咽膈......
  • 别名半夏丸处方半夏(去滑)1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1分(枯),铅白霜半两。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四......
  • 处方半夏5两(熊州者,汤洗去滑,汁尽),干姜3两,吴茱萸2两,桂心1两,白术3两,细辛3两,柴胡3两,牡丹皮3两,大黄5两,芒硝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芦根等8味饮子饮之,诸状不歇,渐不下食,心腹结硬,不得手近,有时触着,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