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戟丸

    《普济方》卷三八六:大戟丸处方

    大戟1钱,葶苈(炒)1钱,青皮3钱,江子半钱。

    制法

    上为末,饭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茶汤送下。如泻后,用人参白术散补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圣济总录》卷七十二:大戟丸处方

    大戟半两,芫花(醋炒)1两,巴豆100粒(去皮,以水5升,煮水尽为度,去心,少出油,细研),甘遂1分,干姜(炮)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硇砂1分,姜黄1分,桂(去粗皮)1分。

    制法

    上为末,于银石器内炒令极热,勿令焦,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症癖,食积;及水疾蛊胀。

    用法用量

    常服,生姜汤送下1丸;如取转,量脏腑虚实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普济方》卷三九四:大戟丸处方

    大戟(水略煮过,焙干,为末)半两,丁香半两,腻粉1钱(研),水银砂子1钱半,朱砂1钱半。

    制法

    上为末,黄腊半两,乳香皂子大,用蜡同化为汁,和药为膏,旋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大人吐。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小儿如黄米大2-3丸,热叶,研脂麻油冷水送下;冷吐,煎丁香汤送下;惊吐,煎马齿苋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大戟丸处方

    大戟2两,乌翅2两,术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

    旦服2丸。当下渐退,更取令消,乃止之。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三因》卷十四:大戟丸别名

    麝香大戟丸

    处方

    大戟(去皮,锉,炒黄)半两,葫芦巴4两(炒),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舶上茴香1两,诃子(煨,去核)1两,槟榔1两,川楝5两(后入),麝香半钱(别研)。

    制法

    上为末,独留川楝,似好酒1-2升,葱白7枚,长3-4寸,煮川楝软,去皮核,取肉,和上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阴(疒颓)肿胀,或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

    麝香大戟丸(《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摘录《三因》卷十四《宣明论》卷八:大戟丸处方

    大戟半两,芫花(醋炒)半两,甘遂半两,海带半两,海藻半两,郁李仁半两,续随子半两,樟柳根1两(上8味,为末,每料抄药末15钱7分,便入后药),硇砂1钱,轻粉1钱,粉霜1钱,水银沙子1皂子大,龙脑半钱,巴豆21个(生用,去皮)。

    制法

    上8味以下同研匀,用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肿胀喘满,热寒咳嗽,心胸痞闷,背项拘急,膀胱紧,肿于小腹,小便不通,反转大便溏泄,不能坐卧。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至7丸,食后、临卧用龙脑、腊茶送下。

    摘录《宣明论》卷八《圣济总录》卷一七六:大戟丸处方

    大戟(浆水煮过,切,焙干,捣罗取末)3钱,腻粉1钱半,粉霜1钱半,水银1分,铅1分(2味结沙子),乳香(研)1钱,丁香(为末)1钱,龙脑半钱。

    制法

    上为末,熔黄腊1分,和为膏,旋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心膈伏热生涎,霍乱烦闷,身体多热,乳食难停,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苋水送下;吐逆,煎马齿苋、丁香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大戟丸处方

    大戟(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巴豆7粒(去皮,大麦内炒熟,不用大麦)

    制法

    上为末,用大麦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肿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日晚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圣济总录》卷三十三:大戟丸处方

    大戟(炒)半两,芫花(醋炒令焦)半两,苦葶苈(炒)半两,续随子(去皮,炒)1分,巴豆(去皮心,压去油尽,别研)1分。

    制法

    上5味,4味为细末,入巴豆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攻心,腹胀硬,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温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圣惠》卷五十八:大戟丸处方

    大戟1两(锉碎,微炒),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1两(锉),牵牛子4两(微炒。别捣罗取末2两)。

    制法

    上为末,入牵牛子末,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胃积滞,大便不通,气壅上奔。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圣惠》卷五十四:大戟丸处方

    大戟1两(锉碎,微炒),牵牛子1两(微炒),皂荚1两(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海蛤1两(细研),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遍身肿满,上气喘息,大小便俱涩。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服20丸,以温水送下。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大戟丸处方

    大戟1两(锉碎,微炒),皂荚1两(炙黄焦,去皮子),乌扇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气,肿入腹,臌胀,恶饮食。

    用法用量

    方中乌扇,《普济方》作“乌头”。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大戟丸处方

    大戟1分(锉碎,微炒),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芫花1分(醋拌,炒令干)甘遂1分(煨令微黄),泽漆1分,桑根白皮1分(锉),赤小豆1分(炒熟),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泽泻1分。

    制法

    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遍身肿满,喘急烦闷,心腹壅滞,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粥饮送下。

    注意

    忌盐120日,缘盐能化水故也。外忌鱼酢、面食、一切毒物及生冷等物。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五倍子4钱,雄黄2钱,乳香3钱,角针2钱,全蝎2钱,蜈蚣2条,麝香1分,梅片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提毒化毒。主一切疽毒。用法用量掺疮顶上,小膏药盖之;或摊贴之。摘录《青囊秘传》......
  • 处方麝香3分,川山甲(炙)1两,蜈蚣(炙,去头足)3钱,土狗(炙)5钱,地龙(去上,炙)5钱,番木鳖(酥炙)5钱,金鼎砒5钱,雄黄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风瘫烂败症。用法用量八将追魂丹,三厘散。退药:乳香、没药、血竭、朱砂、当归、元参、......
  • 处方芍药2两,栀子2两,柴胡1两6铢,升麻2两半,黄芩2两半,黄连2两半,竹叶(切)1升半,桔梗1两半,细辛15铢,知母2两,大黄2两(1本有枳实、杏仁各1两半,无桔梗、黄连)。功能主治8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用法用量上(口父)......
  • 别名虎骨散、大效虎骨散处方虎骨(酥炙)、败龟(炙)、当归、官桂(去皮)、地龙(去皮)、牛膝(去苗)、漏芦、威灵仙、自然铜(烧,醋炙,淬)、玄胡索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血风遍疰疼痛,丈夫筋骨疼,及打扑损伤疼痛甚者。用法用量虎骨散(《圣......
  •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斤,牛膝(酒浸,切,焙)1斤,天麻(酒浸,焙)1斤,当归(切,焙)1斤,乌头(炮裂,去皮脐)1斤,白附子(炮)1斤,乌药1斤,五灵脂1斤。制法上为末,蒸木瓜与酒入药1处,杵1000-2000下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