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圣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圣散处方

    泽兰(叶)、石膏(研),各二两;卷柏(去根)、白茯苓(去皮)、防风(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细辛(去苗)、柏子仁(微炒)、桔梗、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炒),各一两;五味子(捡净)、人参(去苗)、干姜(炮)、川椒(去目.闭口者.微炒出汗)、白芷、白术、黄蓍(去苗)、川乌(炮.去皮.脐)、丹参,各三分;芜荑(微炒赤)、甘草(炙)、川芎、芍药、当归,各一两三分;白薇、阿胶(碎炒燥),各半两;肉桂一两一分,生干地黄一两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血海虚冷,久无子息,及产后败血冲心,中风口噤,子死腹中,擘开口灌药,须臾生下,便得无恙。治堕胎,腹中攻刺疼痛,横生逆产;胎衣不下,血运、血癖、血滞、血崩,血入四肢,应血脏有患,及诸种风气,或伤寒吐逆咳嗽,寒热往来,遍身生疮,头痛恶心,经脉不调,赤白带下,乳生恶气,胎脏虚冷,数曾堕胎,崩中不定,因此成疾,及室女经脉不通,并宜服之。常服暖子宫,和血气,悦颜色,退风冷,消除万病。

    兼疗丈夫五劳七伤,虚损等病。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空心,临卧,热酒调下。若急疾有患,不拘时候,日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卷三四二引《产经》:大圣散处方

    白茯苓(去皮)川芎 麦冬(去心)黄耆(去芦,蜜水炙)当归(去芦,酒浸)各30克 木香(不见火)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

    安养胎气。主妊娠心神忪悸,睡中多惊,两胁膨胀,腹满急痛,坐卧不宁,气急迫逼。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二引《产经》《圣济总录》卷一二一:大圣散处方

    皂荚(锉)2挺,诃黎勒皮1两,盐1两。

    制法

    上为末,以面裹成团,用槐枝火烧,烟尽为度;别入升麻1两,细辛1两,同研为末。

    功能主治

    牢牙益齿。主

    用法用量

    每日早夜擦牙,温水漱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博济》卷三:大圣散处方

    川乌头4两(生用),益智仁3两,生干姜2两,青皮2两,茴香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和阴气,进饮食。主脾元脏冷,滑泄不止,腹痛绞刺。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1盏,入盐1捻,煎至5分,温服;如小肠气攻刺,急煎1-2服,热吃。

    摘录《博济》卷三《普济方》卷三二二:大圣散处方

    川白芷2两,藁本2两,川椒2两,人参2两,白姜2两,丹参2两,白术2两,厚朴2两,石枣2两,卷柏2两,茯苓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桔梗2两,当归2两,白芍药2两,川芎2两,阿胶2两,石膏2两,桂心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藕自然汁、生姜自然汁1盏,蜜1盏,同煎数沸,令香熟,入药调成膏,用砂器贮。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

    每服1匙,灯心、枣汤化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二《圣济总录》卷一四二:大圣散处方

    枳壳14枚,胡桃10枚,荆芥穗1两,木贼(炒)1两,延胡索半两。

    制法

    上5味,将枳壳、胡桃同入藏瓶内,用泥固济,烧存性,捣后3味为细末,再同研匀。

    功能主治

    脉痔下血,大肠肿痒。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鸡峰》卷十:大圣散处方

    黄蜀葵(去萼,焙干)。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鸡子清或温酒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鸡峰》卷十六:大圣散处方

    乌贼鱼骨。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崩中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如下殷物黑色,用胡姜酒送下;红色,煎木贼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六《杨氏家藏方》卷十六:大圣散处方

    槐鹅(炒令黄色)2两,赤石脂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崩漏不止,日渐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御药院方》卷七:大圣散处方

    益智仁2两(连皮炒),川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陈皮(汤浸,去白)1两,干姜(炮裂)半两,茴香7钱半(炒),甘草2钱半(炒)。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脾胃积寒,心腹疼闷,脏腑泄泻。肠鸣绞痛。

    用法用量

    方中“每服二分”,《医方类聚》引作“每服二钱”。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医方类聚》卷一七九引《施圆端效方》:大圣散处方

    川大黄1两,寒水石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疙瘩病,及恶疮肿毒闷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新水沸汤,随病人意调下;恶疮,热酒调下。

    恶疮,加当归1两。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九引《施圆端效方》《博济》卷四:大圣散别名

    泽兰散、大圣泽兰散

    处方

    兰9分(使嫩者,不用根),白术3分(米泔浸,切作片子,以麸炒令黄),白芷3分(湿纸裹,煨过),人参3分,川椒1两(只取3分红皮用),厚朴1两(去皮,姜汁炙),藁本2分,桔梗1两,白芜荑7分(拣择,只用仁子),阿胶半两(研,炒令虚,别杵),细辛1两,丹参3分,肉桂5分(去皮,不见火),生干地黄1两半,吴茱萸4分(洗,炒),黄耆3分,川乌头3分(炮,去皮脐),卷柏4分(不用根),白茯苓1两,甘草7分(炙),石膏2两(研细,水飞过),五味子3分,柏子仁1两(生用),防风1两,当归7分,芍药7分,川芎7分(微炒),干姜3分(炮),白薇2分(去土)。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常服暖子宫,和血气,悦颜色,退风冷,消除万病。主妇人子脏虚冷,频频堕胎;或子死腹中,疼痛;产后血晕、血癖、血滞、血崩,胎衣不下;伤寒呕吐,遍身生疮,经候不调,赤白带下,咳嗽寒热。丈夫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

    泽兰散(《苏沈良方》卷十)、大圣泽兰散(《永类钤方》卷十九)。

    摘录《博济》卷四《医方类聚》卷一八○引《经验良方》:大圣散处方

    羌活、荆芥、升麻、薄荷、防风、甘草、大黄、玄参、黄芩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壮人多食煎爆,上壅内热,多生瘰疬,瘾疹风丹。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煎6分,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引《经验良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藜芦2分(炙),大黄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黄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温病以后,飞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
  •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五......
  • 处方京三棱(煨,锉)1两,石三棱(煨,锉)1两,鸡爪三棱(煨,锉)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煎黄出油尽)1分,硇砂(研)1分。制法上8味,捣罗6味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天门冬(去心,焙干)、石菖蒲、椒红、泽泻、桂(去粗皮)、冬葵子、白芥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补不足,利小便。主虚劳。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 处方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功能主治劳发痰火,素有痰火,略有劳动,便发寒热,全类伤寒,轻者将息周日自愈,重者颈腋膊胯之间遂结核,肿痛或消,下次遇劳又发。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