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丁香半夏丸

    《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别名

    丁夏霍香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半夏丁香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

    肉豆蔻仁 木香 丁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7.5克 藿香(叶)15克 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9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重订严氏济生方》:丁香半夏丸处方

    丁香(不见火)30克 干姜(炮)半夏(汤泡七次)橘红各60克 白术45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胃有宿寒,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医统》卷二十四:丁香半夏丸处方

    丁香1两,红豆(炒)2两,半夏(制)2两,白术(炒)2两,陈皮3两。

    制法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胡椒大。

    功能主治

    胃寒呕吐,吞酸,痰饮咳嗽,痞闷。

    用法用量

    方中红豆,《饲鹤亭集方》作“红豆蔻”。

    摘录《医统》卷二十四《局方》卷四:丁香半夏丸别名

    半夏藿香丸

    处方

    肉豆蔻仁1分,木香1分,丁香1分,人参(去芦头)1分,陈皮(去白)1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洗7次,姜汁炒黄色)3两。

    制法

    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脾胃久虚寒,痰壅滞,呕吐苦水,哕逆清涎,头痛目眩,咳嗽上喘,腹中水响。

    用法用量

    半夏藿香丸(《鸡峰》卷十八)。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半夏丁香丸”。

    摘录《局方》卷四《玉机微义》卷四:丁香半夏丸处方

    槟榔3分,丁香1两,半夏1两,细辛半两,干姜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

    脾胃虚寒,痰饮咳嗽,头晕多涎。心下停饮冷痰。头目眩晕,睡卧口中多涎。脾胃虚寒,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玉机微义》卷四《奇效良方》卷十九:丁香半夏丸处方

    丁香(不见火)1两,白术1两半,半夏(汤泡7次)2两,干姜(炮)2两,橘红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胃寒呕吐,吞咽酸水。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远生姜汤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九
更多中药材
  • 《回春》卷三:八仙膏别名八汁汤处方生藕汁1盏,生姜汁1盏,梨汁1盏,萝卜汁1盏,甘蔗汁1盏,白果汁1盏,竹沥1盏,蜂蜜1盏。功能主治噎食。用法用量八汁汤(《医学从众录》卷五)。《东医宝鉴·杂病篇》无甘蔗汁,以砂糖代之。摘录《回春》卷三《外科......
  • 《串雅外编》卷三:八仙茶处方杜仲4两(麸皮炒断丝),菟丝子(2两酒浸,制如常)5钱,木鳖子(去油皮)10个,甘草2两(去皮,蜜炙),广木香1两(不见火),小茴香5钱,母丁香大者10个,附子1个(用荞麦面1撮,包煨,良久去面),沉香8钱,诃子......
  • 处方白花藕粉、白茯苓、白扁豆(炒)、莲肉、川贝母、山药、白蜜各等分,人乳(另入)。功能主治保养,滋胃保元。主一切杂症虚劳。用法用量滚水冲,不拘时食。摘录《仙拈集》卷三......
  • 处方当归5钱,熟地5钱,甘草2钱,黄耆1两,白芍2钱,天花粉3钱,金银花1两,生地2钱。功能主治一切恶疮初起者。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半饥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四......
  • 处方半夏(姜汁炒)、巴豆霜、当归、乳香、没药、硼砂、血竭、土鳖(倍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杖打极重者。用法用量每服8厘,好酒送下。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引黄宾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