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赤膏

    《千金》卷六:赤膏别名

    丹参膏

    处方

    桂心1两,大黄1两,白术1两,细辛1两,川芎1两,干姜2两,丹参5两,蜀椒1升,巴豆10枚,大附子2枚

    制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耳聋,齿痛。

    用法用量

    丹参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耳聋多缘痰湿闭遏,齿痛良由寒菀热邪,故用桂、附、椒、姜以破少阴之结,芎、细辛以散脑户之邪,白术、丹参逐湿和营,大黄、巴豆一开热结,一破寒结,苦酒、猪脂,与前陈醋、鸡膏同意,但鸡走肝而猪达肾,稍有不同,其润窍之用则一。可服可摩,可治久聋,可治齿痛,盖耳与齿总皆属肾也。

    摘录《千金》卷六《千金翼》卷十六:赤膏处方

    生地黄汁2升,生乌麻脂2两,熏陆香末2钱匕,丁香末2钱匕,黄丹4钱,蜡(如鸡子黄大)2枚。

    制法

    先极微火煎地黄汁、乌麻腊3分减1,乃下丁香、熏陆香,煎30沸,乃下黄丹,次下蜡煎之使消,以匙搅数千回,下之停凝用之。

    功能主治

    生肌肉。主一切火疮、灸疮、金疮、木石伤损,不可愈者。

    用法用量

    涂上。一宿即愈。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鬼遗》卷五:赤膏处方

    冶葛皮1两,白芷1两,蜀椒2升(去目、汗、闭口),大黄2两,芎2两,巴豆3升(去皮心),附子12枚,丹参1斤,猪脂6升。

    制法

    上(口父)咀。以苦酒渍一宿,合微火煎3上下,白芷黄即膏成,绞去滓用。

    功能主治

    伤寒鼽鼻;贼风,痈疽肿,身体恶气,久温痹,骨节疼痛;瘑疥诸恶疮;鼠瘘,疽,痔下血,身体隐疹,痒搔成疮,汗出,马鞍牛领;腰背手足流肿,拘急屈伸不快;妇人产乳中风及难产;鱼哽,耳聋,息肉,眼齿痛,白肤翳。

    用法用量

    伤寒鼽鼻,每服如枣核大1枚,温酒下;贼风,痈疽肿,身体恶气,久温痹,骨节疼痛,向火摩之;瘑疥诸恶疮,以帛薄之;鼠瘘、疽、痔下血,身体隐疹,痒搔成疮,汁出,马鞍牛领,以药敷之即愈;腰背手足流肿,拘急屈伸不快,以膏敷之,日3次;妇人产乳中风及难产,服如枣核大,并以膏摩腹,立生;如鱼哽,日服5次愈;如耳聋,以膏如小豆大,着耳中;患息肉,以膏纳鼻中,愈;眼、齿痛,以膏如粢注眦中;白肤翳挡瞳子视,以膏如粟注眦,愈。

    摘录《鬼遗》卷五《卫生总微》卷三。为《千金》卷五“丹参赤膏”之异名:赤膏摘录《卫生总微》卷三。为《千金》卷五“丹参赤膏”之异名《外台》卷三十二引《备急方》:赤膏处方

    光明砂4分(研),麝香2分,牛黄半分,水银4分(以面脂和研),雄黄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面上粉滓。

    用法用量

    以面脂1升,纳药中,和搅令极稠。如敷面脂法,香浆水洗,敷药,避风经宿,粉滓落如蔓菁子状。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备急方》
更多中药材
  • 《仙拈集》卷三:八仙酒处方当归1两,生地1两,杜仲1两,牛膝1两,枸杞1两,五加皮2两,土茯苓4两(打碎)。功能主治补脾肾,壮筋骨,和颜悦色,令人有子。主用法用量用好生酒30斤,煮一炷香,将滓滤去,任服。摘录《仙拈集》卷三《仙拈集》卷一:八......
  • 别名经进八仙散处方干葛(纹细嫩有粉者)半两,白豆蔻(去皮壳)半两,缩砂仁(实者)半两,丁香(大者)半两,甘草(粉者)1两,百药煎1分,木瓜(盐窨,加倍用),烧盐1两。功能主治壮脾进食,令人饮酒不醉。主用法用量上锉细。人不能饮酒者,只抄1钱,......
  • 别名麦味地黄丸(《医级》卷五)。处方怀生地黄240克 山茱萸120克 怀山药120克 白茯苓90克 牡丹皮90克 泽泻90克 麦冬90克 五味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虚喘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姜汤送下。摘......
  • 处方北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莲米1两,芡实1两,苡仁1两,扁豆1两。制法加糯米1升,炒黄磨细,入白糖1斤,打成糕。功能主治大养脾胃,益寿延年。主用法用量随食;调服亦佳。摘录《医学集成·补遗》卷二......
  • 《活幼心书·拾遗》:八仙饮处方生干地黄(净洗,焙干)5钱,赤芍药5钱,大川芎5钱,羌活5钱,川当5钱,归尾(酒洗,焙干)5钱,龙胆草5钱,汉防己5钱,甘草5钱。功能主治血风目疾,经久不愈,昼夜涩痛,视物不明,甚至生翳散漫,投诸药未验者。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