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肠风黑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肠风黑散处方

    败酱(烧)、木馒头(烧)、乌头(去核)、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肠风黑散处方

    荆芥(烧)60克 枳壳90克(去瓤,60克烧,30克炒)乱发(烧)槐花(烧)槐角(烧)各30克 甘草(炙)猬皮各45克

    制法

    先将诸烧药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再与甘草、枳壳同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

    主肠胃积热,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或用温酒调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肠风黑散别名

    肠风黑神散

    处方

    败棕(烧)2两,木馒头(烧)2两,乌梅(去核)2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

    肠风黑神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摘录《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直指》卷二十三:肠风黑散处方

    败棕1分,头发1分,木馒头1分,木贼(各烧存性)1分,槐角(炒)1分,枳壳(制)1分,甘草(炒焦)半分,乌梅肉(炒)半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陈米饮乘热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局方》卷八(淳佑新添方):肠风黑散处方

    荆芥(烧)2两,枳壳(去瓤)3两(2两烧,1两炒用),乱发(烧)1两,槐花(烧)1两,槐角(烧)1两,甘草(炙)1两半,猬皮1两半。

    制法

    上将各烧药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同甘草、枳壳为末。

    功能主治

    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

    用法中甘草,《奇效良方》作“木馒头”。

    摘录《局方》卷八(淳佑新添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当归2钱,香附2钱,鹿茸(醋炙,如热少用)2钱,川芎2钱,熟地2钱,白术2钱,山萸2钱,小茴2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妇人二十一二,经脉不调,赤白带下,或如梅汁,或片,或二三月不行,潮热,咳嗽,饮食不思,四肢困倦。用法用量分4帖。加生姜3......
  • 处方党参、黄耆、玉竹、白术、山药、百合、燕窝、桂圆肉。功能主治劳碌伤气,音哑难言。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 别名八味丸(《朱氏集验方》卷二)。处方干地黄120克 茯苓 薯蓣 桂枝 牡丹皮 山茱萸各60克 泽泻30克 五味子6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平补肾气,固齿驻颜。肾气不足,腰膝酸软,面色不华,牙齿松动,消渴等证。用法......
  • 处方八物汤加阿胶、艾叶。功能主治胎漏,犯房下血者。用法用量《产孕集》本方用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芎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二钱,干地黄二钱,阿胶二钱,艾叶八分。摘录方出《医学入门》卷六,名见《产孕集》卷上......
  • 别名茜根散、茜根饮、茜根汤处方茜根3两,升麻3两,犀角3两,桔梗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地榆4两,白蘘荷4两。功能主治中蛊毒,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者。用法用量茜根散(《圣惠》卷五十六)、茜根饮(《圣济总录》卷七十七)、茜根汤(《圣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