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肠粘连缓解汤

    《新急腹症学》:肠粘连缓解汤处方

    川朴3-5钱,木香3钱,乌药3钱,炒莱菔子3-5钱,桃仁3钱,赤芍3钱,芒消2钱(冲服),番泻叶3钱(泡服)。

    功能主治

    轻型(气滞血瘀)粘连性或部分性肠梗阻;胃肠道术后调整胃肠功能。

    用法用量

    上加水500ml,煎成200ml,每日1-2剂,分2-4次服。服药后有轻泻为宜。

    方中芒消、番泻叶,无便结者可酌减。

    摘录《新急腹症学》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编):肠粘连缓解汤组成

    川朴15克、木香15克、莱菔子(炒)15克、当归15克、肉苁蓉15克、乌药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芒硝(冲服)10克、番泻叶(泡服)10克、党参10克、黄精10克。

    用法

    每日1剂,每剂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10日为1个疗程。或经胃管注入,芒硝不入水煎,先将其他诸药煎好后,去渣取汁,再将芒硝(分2次)加入药汁熔化后服用。

    功效

    行气活血、通里攻下。

    主治

    主治气滞血瘀便秘,症见腹痛,腹胀,呕吐,或虽有排气排便,但症状并不减轻,舌质暗红苔黄,脉沉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2例,随机分对照组26例,予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26例,加用肠粘连缓解汤,用药14日。记录治疗开始2周内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全身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5%。(《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年第6期)

    方解

    本方治疗术后气血不足所致“肠结”,因邪热与大肠糟粕互结而致。术后气虚肠道气机痞结,通降功能失调,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而引起梗阻,以痞、满、燥、虚为主证,属有形之热结,气机升降受阻,气滞于内,郁结不痛,不痛则痛。

    方用川朴、木香、莱菔子行气导滞;党参、黄精益气健脾、调理升降;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合以芒硝、番泻叶、肉苁蓉通腹泻实,逐瘀导滞。临床以手术后腹痛、腹胀、呕吐为辨证要点。

    方歌

    (一)治肠粘连缓解汤,川朴木香番泻叶,桃仁赤芍乌药配,芒硝再配子莱菔。

    (二)肠子粘连缓解汤,朴硝莱菔子乌木香,桃仁赤芍番泻叶,部分肠梗阻急煎尝。

    摘录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编)
更多中药材
  • 《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方》:阿魏雷丸散处方阿魏3分,紫雷丸3分,雄黄3分,紫石英3分,朱砂半两,滑石半两,石胆半两,丹砂半两,雚芦半两,白蔹半两,犀角半两,斑蝥(去足翅)40枚,芫青(去足翅)40枚,牛黄5分,紫铆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
  • 处方阿魏24克 广木香6克 槟榔12克制法研细末,糊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行气消积。气滞腹痛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日二次。因阿魏气臭难吃,可改用胶囊装,每服0.9克。摘录《蒲辅周医疗经验》......
  • 处方阿魏15克(酒煮)麝香3克 雄黄9克 野水红花子120克 神曲(炒)人参 白术(生)各30克 肉桂15克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覃,诸积,痞块。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荸荠3个去皮,捣烂和药,早晚各一服,用砂仁汤过口。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不二丸处方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去皮、尖,研)各70个 黄蜡40克 砒霜(研,入瓷罐内,以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冷取出)48克 白胶香(研细)12克 黄丹(炒)75克 乳香20克 朱砂(研飞)1......
  • 处方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浸.去皮.尖.研),各七十个;黄蜡一两三钱,砒霜(研.入磁罐子.以赤石脂固封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泠取出)一两六钱,白胶香(研细)四钱,黄丹(炒)二两半,乳香(研)六钱半,朱砂(研飞)半两,木鳖子(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