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参耆内托散

    《小儿痘疹》:参耆内托散处方

    人参、黄耆(炒)、当归、川芎、厚朴(姜制)、防风、桔梗(炒)、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

    气血不足,痘疮倒靥,或痛疡久不溃脓者。

    用法用量

    加糯米1撮,水煎服。

    摘录《小儿痘疹》《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参耆内托散处方

    人参、黄耆(炒)、当归(酒洗)、白术(炒)、橘红、甘草、升麻、川芎、生地(酒洗)、羌活、厚朴(姜汁拌炒)。

    功能主治

    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

    肿疡,加连翘、羌活;溃疡,加芍药、甘草;酒毒,加酒炒连;气,加香附;痰加瓜蒌仁;发热,加小柴胡、酒炒黄芩;渴加天花粉;恶心,加半夏、生姜;解毒,加金银花、甘草节;在太阳经上加羌活,阳明经上加鼠粘子、白芷、升麻,少阳经上加柴胡。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治痘全书》卷十三:参耆内托散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川芎、当归、防风、白芷、桔梗、白芍、厚朴、木香、肉桂。

    功能主治

    痘不起发,根窠不红,灰白色,寒战咬牙,痘毒少,而元气至虚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医学心悟》卷六:参耆内托散处方

    人参1钱(虚甚者倍用),黄耆(酒炒)3钱,当归2钱,川芎(酒炒)5分,炙草1钱5分,陈皮5分,金银花5钱,丹皮1钱,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1钱5分。

    功能主治

    痛疽未溃或已溃。

    用法用量

    加大枣5枚,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六《种痘新书》卷七:参耆内托散处方

    人参、黄耆、当归、赤芍、川芎、厚朴、防风、桔梗、白芷、官桂、紫草、木香、虫退。

    功能主治

    气虚不能化毒,面痒者其痘白而顶陷,皮薄而浆清,精神困倦,二便频利。

    摘录《种痘新书》卷七《易简方便》卷五:参耆内托散处方

    人参、炙耆、白术、当归、元参、白芍、牛蒡、银花、连翘、防风、甘草。

    功能主治

    妊妇痘出稠密者。

    摘录《易简方便》卷五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半夏(为末,姜汁搜作饼,焙干)3两,人参3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逆满,心下痞塞。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白蜜1匙,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 处方半夏30g 黄芩30g 干姜20g 人参20g 炙甘草20g 黄连6g 大枣10g 白酒700ml炮制1. 将上述7味药材一同捣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2. 5日后,加入凉开水500ml调匀,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主治......
  • 《御药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处方白术 人参 白茯苓(去皮)白矾(生)滑石 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汤洗)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风化痰,益气健脾。主风痰郁甚,头疼目眩,咽膈......
  • 别名半夏丸处方半夏(去滑)1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1分(枯),铅白霜半两。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四......
  • 处方半夏5两(熊州者,汤洗去滑,汁尽),干姜3两,吴茱萸2两,桂心1两,白术3两,细辛3两,柴胡3两,牡丹皮3两,大黄5两,芒硝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芦根等8味饮子饮之,诸状不歇,渐不下食,心腹结硬,不得手近,有时触着,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