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褊银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褊银丸处方

    巴豆(去皮、油、心膜,研细)半两,水银半两,黑铅2钱半(水银结砂子),麝香5分(另研),好墨8钱(研)。

    制法

    将巴豆末并墨再研匀,和入砂子、麝香,陈米粥为丸,如绿豆大,捏褊。

    功能主治

    风涎膈实上热,及乳食不消,腹胀喘粗。

    用法用量

    每服1岁1丸,2-3岁2-3丸,5岁以上5-6丸,食后煎薄荷汤放冷送下。不得化破,更量虚实增减。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普济方》卷三九三:褊银丸处方

    白术1分,桔梗1分,陈橘皮1分,银箔3片(水银1钱,同结成砂子),犀角末1钱(研),巴豆2粒(去皮,枣1个裹,烧熟)。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捻令褊。

    功能主治

    小儿食积,壮热作寒。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研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三《幼幼新书》卷九引《博济》:褊银丸别名

    水银扁丸子

    处方

    水银1两,黑铅1分(同结砂子),川巴豆(去皮、心,醋煮令黄色,研)1两,黄明胶1片(慢火炙令黄),百草霜2两(研),香墨1寸(研),腻粉(研)1分,干蝎(全整者)1分,铅白霜(研)1分,青黛(研)1分,牛黄(研)1分。

    制法

    上药除合研药外,细杵,罗为末,再一处细研千百下,用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捻褊。

    功能主治

    常服解心肺痰壅不利。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发搐。

    用法用量

    水银扁丸子(《局方》卷十)。

    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博济》《圣济总录》卷一七一:褊银丸处方

    天南星(炮)半钱,青黛(研)1钱,蝎梢(炒)40枚,粉霜(研)1钱,水银1钱,滑石1钱,半夏7枚(用生姜汁煮),龙脑(研)半字,麝香(研)半字,腻粉(研)半钱。

    制法

    上为末,用水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

    功能主治

    小儿惊痫,涎盛,搐搦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2饼,薄荷汤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茅先生方:褊银丸处方

    轻粉(研)2钱,粉霜2钱,画粉2钱,白丁香2钱。

    制法

    上为末,滴鸡子清为丸,捏作饼子,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

    小儿积痢。

    用法用量

    每服1岁1饼,多1岁加半饼,先用灰火炮令饼子黄赤色,夜半饭饮灌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茅先生方
更多中药材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功能主治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
  • 处方人参、黄耆(炙)、甘草(炙)、茯苓、升麻、甲片(炮)。功能主治痘疹元气虚弱,不能运毒,斑痕不化,不能起脓成浆。用法用量生姜为引,酒煎服。若见点时白头如(疒咅),元气虚弱,色不红活者,去山甲,加当归、红花。各家论述方中参、耆、炙草以补元气......
  • 处方黄耆、当归、僵蚕、白芍(炒)、防风、丹皮、桔梗、陈皮、甘草、糯米。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火症,在六七八九日,曾用凉血解毒之药,毒气稍退,颜色少淡者。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 处方槐角3钱,当归3钱,生地3钱,黄芩3钱,黄柏3钱,侧柏叶3钱,枳壳2钱,地榆2钱,荆芥2钱,防风2钱,黄连1钱,川芎1钱,生姜1钱,乌梅3枚。制法用鲜荷叶汁、炼白蜜为丸。功能主治清火疏风止血。主肠风下血,便后纯下清血,其疾如箭,肛门不肿......
  • 《博爱心鉴》:保元汤处方人参3克 黄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5~2克功能主治主痘疮气虚顶陷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服。备注方中肉桂原书无用量,现据《景岳全书》卷六十三补。摘录《博爱心鉴》《观聚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