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萆薢渗湿汤

    《疡科心得集·补遗》:萆薢渗湿汤处方

    萆薢 苡仁 黄柏 赤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功能主治

    主湿热下注之臁疮。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疡科心得集·补遗》清·《疡科心得集·补遗》:萆薢渗湿汤组成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用法

    水煎服。原书未注明用量用法,现可根据各药的常用剂量,酌情定量水煎服。

    功效

    清热渗湿,凉血活血。

    主治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臁疮,下肢丹毒,湿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霉菌性阴道炎、急性湿疹、结节性红斑、下肢丹毒等病症。

    1.痛风: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68例,与丙磺舒治疗66例对照。疗程为10日,以疼痛的缓解及关节的肿胀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第25期)

    2.真菌性阴道炎:以本方内服外用治疗真菌性阴道炎162例,经1~4周治疗后,疗效满意。(《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10期)

    3.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45例给予萆薢渗湿汤治疗。疗程为4周,以皮损的缓解及瘙痒等临床症状的消失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88.90%;对照组有效率占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研究》2013年第7期)

    4.结节性红斑:以本方加减治疗80例。经1~4周治疗后,总有效率91.25%。(《光明中医》2007年第3期)

    5.下肢丹毒:50例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五味消毒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内服和金黄膏外敷。疗程为14日,以下肢红肿热痛的消失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7期)

    方解

    中萆薢利水祛湿,分清化浊;黄柏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泽泻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赤茯苓分利湿热,滑石利水通泄;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膀胱湿热,泻肾经相火,共同辅助萆薢使下焦湿热从小便排出;通草清热滑窍,通利小便,使湿热随小便而出。诸药合用,共奏导湿下行,利水清热之功。

    现代研究

    现代亦用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下注、气血阻滞所引起的阴疮、慢性前列腺炎等病症。

    方歌

    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薏米水汽败,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透快。

    摘录清·《疡科心得集·补遗》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大黄1两5钱,甘草1两,朱砂面3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5分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功能主治清热、镇惊、导滞。主小儿急热惊风,实热目赤,口疮,便燥,小便赤黄。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周岁小儿酌减,白开水化服。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 处方僵蚕5钱,朱砂4钱,胆星2钱,天竺黄3钱,川贝母2钱,雄黄1钱5分,金箔10张,法夏2钱,琥珀2钱,甘草1钱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急热惊风,痰涎壅盛。用法用量周岁以下每服1分,周岁以上酌增,白开水送下。注意脾虚泄泻忌服。摘录《......
  • 处方赤白芍(各半)4分,当归4分,生大黄2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腹痛,乳哺不时,温壮发热,吐利不常,诸经掣缩,二十五痫,肌肤喜疮,遇时而发作,口疮恶核,赤目黄瘦,大小变蒸。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煎,去滓服。月内儿服1杏核大,300日儿服......
  • 处方熟地4两,当归4两,川断4两,白术4两,阿胶2两,香附2两,陈皮1两,艾叶1两,益母草1两,川芎1两,黄芩1两,砂仁5钱。制法上以枣肉为丸。功能主治妇人受孕,气血不足,经三月而堕胎者。用法用量每服3-4钱,米饮送下。注意宜节饮食,戒恼怒......
  • 处方当归1两,香附炭1两,白人参1两,熟地1两,茯苓1两,广砂1两,川断1两,白术4两,杜仲炭8钱,艾炭8钱,贡胶8钱,陈皮8钱,益母草8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功能主治补血安胎。主流产,妊娠漏血,腹痛腰酸,跌闪伤胎,妊妇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