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荜澄茄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皮)1两,肉豆蔻(去壳)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炒)1两,丁香1两,白术1两,缩砂仁1两,红豆蔻1两,桂(去粗皮)1两,益智(去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茴香子(舶上者,炒)1两,槟榔(锉)1两,胡椒1两,干姜(炮)1两,阿魏(面裹煨,去面)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4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

    胃心痛。腹胀满,口吐酸水,饮食无味,及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炒)1两,藿香叶1两,茴香子(炒)1两,人参1两,槟榔(锉)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荗(煨)1两。

    制法

    上为末,入麝香1钱匕,研细,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气滞不匀,胁痛烦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空心、食前橘皮、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圣惠》卷七: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茴香子3分,诃黎勒1两(煨,用皮),沉香半两,干蝎半两(微炒),槟榔1两,蓬莪荗3分,白术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妙),高良姜3分(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胁肋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热生姜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宣明论》卷十二: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半两,良姜2两,神曲(炒)1两,青皮(去白)1两,官桂(去皮)1两,阿魏半两(醋面裹,煨熟)。

    制法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疒丂)痛,吐逆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荜澄茄丸别名

    澄茄丸

    处方

    荜澄茄半两,薄荷叶3钱,荆芥穗1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糖霜蜜和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

    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

    澄茄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藭1两,远志(去心)1两,萆薢1两,肉苁蓉(去皴皮,酒浸1宿,切,焙)1两,山芋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虚生寒,冷气上攻眼目,肢体疼痛攻注。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圣济总录》卷二十七: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1两,干姜(炮)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阿魏半两,肉豆蔻(去皮)3枚,缩砂(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3枚,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荜茇1分,白术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食毒,心胸痞闷,泄痢频并。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服10-20丸,酒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济生》卷一: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翻胃吐黑汁。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食后淡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一《魏氏家藏方》卷五:荜澄茄丸处方

    五味子(去枝)3分,木香(不见火)3分,官桂(去粗皮,不见火)3分,丁香(不见火)3分,阿魏(别研)3分,全蝎(炒)3分,茴香(淘去沙,炒)3分,青皮(去瓤)3分,良姜3分(炒),草果子(取肉炒)1两,胡芦巴(炒)1两,白术1两(炒),荜澄茄2两半,神曲2两(炒),甘草1分(炙),沉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气虚滞,饮食难化,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御药院方》卷四:荜澄茄丸处方

    京三棱(锉碎)2两,陈皮(去白)1两半,蓬莪荗(锉碎)3两,枳实(生)1两,槟榔1两,黑牵牛(微炒)5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宽中顺气,消积滞,化痰饮。主水谷不化,心腹满闷,大便闭涩。

    用法用量

    本方名荜澄茄丸,但方中无荜澄茄,疑脱。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杨氏家藏方》卷六: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1两,藿香叶(去土)1两,人参(去芦头)1两,蓬莪荗(煨香,切)1两,甘草(炙)1两,丁香1两,茴香2两(微炒),木香1两半,肉豆蔻(面裹,煨熟)1分,麝香1钱(别研),安息香1两(酒煮,研开,滤去沙石)。

    制法

    上药除安息香外,并为细末,次入炼熟蜜半斤和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

    脾虚胃弱,气滞不匀,心腹疼痛,宿冷不消,腹胁虚胀,不思饮食,面色痿黄,脏腑滑泄,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前细嚼,橘皮汤或木香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博济》卷二:荜澄茄丸处方

    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舶上茴香半两,乌药1两,白芷1两1分,胡芦巴3分,荜澄茄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丈夫元阳虚,冷气上冲,心胸满闷,肠胁雷鸣,或多攻刺,呕逆膨胀。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姜盐汤嚼下。

    摘录《博济》卷二《圣惠》卷九十八: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壳)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1两,缩砂(去壳)1两,当归(锉,微炒)1两,诃黎勒皮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白术1两,木香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1两,桂心1两,槟榔1两,芎藭1两,人参(去芦头)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肾脏久积虚冷气攻心腹,宿食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圣惠》卷七:荜澄茄丸处方

    荜澄茄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肉桂1两半(去皴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补骨脂1两,茴香子1两,沉香半两,槟榔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膀胱虚冷气攻腹胁胀满,腰脚冷疼,面色多黑,体重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人参量须稍大、牛膝3钱,熟地5钱,山茱萸4钱,枸杞子1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胡桃3个,生姜5片。功能主治气虚所致气喘而上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处方五味子15粒,茯苓1钱,陈皮1钱,知母1钱,川芎1钱,桑白皮1钱2分,麦冬(去心)1钱2分,马兜铃1钱半,粉草5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咳嗽有血。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去核),水煎,食远服。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一......
  • 处方天冬(去心)8两,杏仁(去皮)4两,贝母(去心)4两,百部4两,百合4两,款冬花5两,紫菀3两,雪白术8两。制法上为粗末,长流水煎3次,取汁3次,去滓,入饴糖8两、蜜16两,再熬;又入阿胶4两、白茯苓4两(为末,水飞过,晒干),二味入前......
  • 处方栀仁、川连(炒)、苍术、陈皮、法半夏、香附、甘草。功能主治痰因火动,嘈杂不宁。用法用量水煎服。若久不愈,加当归、山药。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 处方白术1两,茯苓5钱,车前子3钱,薏仁5钱,赤小豆1钱,通草1钱,柴胡5分,石斛3钱。功能主治太阴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