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卷七:百合固金汤处方

    熟地 生地 当归身各9克 白芍 甘草各3克 桔梗 元参各2.4克 贝母 麦冬 百合各1.5克

    功能主治

    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治肾水不足,虚火刑金,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或咯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中后期、肺癌、咽炎等属肺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20粒。

    备注

    方中百合、生熟地滋养肺肾阴液,并为君药;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当归、芍药养血和营,贝母、桔梗化痰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阴液恢复,肺金得固,则咳嗽、吐血诸证自愈。

    摘录《慎斋遗书》卷七《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组成

    百合一钱半(4.5g) 熟地黄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钱(各9g) 白芍(6g) 甘草(3g)各一钱桔梗玄参各八分(各2g) 贝母麦冬各一钱半(4.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咽喉燥痛,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

    本方证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肺失清肃而气逆,则咳嗽吐痰;阴虚火动,虚火上炎,故咽喉燥痛;虚火灼伤肺络,则痰中带血;阴虚内热,故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虚热之征。治宜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方中百合生津润肺;生地黄、熟地黄并用,滋肾壮水,以制虚火,其中生地黄兼能凉血止血。三药相伍润肺滋肾,金水并补,共为君药。麦冬、玄参养阴清热,同养肺阴,共为臣药。贝母、桔梗润肺化痰止咳;当归、白芍养血敛阴,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并配桔梗利咽喉,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肺肾之阴渐充,虚火自清,以达固护肺金之目的,故名“百合固金汤”。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肺肾阴虚咳嗽的常用方,以咳嗽,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注意

    本方药物多为甘寒滋腻之品,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应慎用。

    方歌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摘录《慎斋遗书》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熟地5两,人参1两5钱,黄耆(蜜炙)3钱,龙齿(煅)3钱,远志1两5钱,桂心1两5钱,茯神2两(去木),炙草1两,当归3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悸病脉弦涩者。用法用量水煎5钱,去滓温服。各家论述熟地补肾水以上交乎心,人参补心气以下交乎肾......
  • 处方犀角(镑)半两,车前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雄黄(研)1两。制法上为末;取桃白皮10两、桃符10两,水3升,煎1升,去滓,煎成膏,和前药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客忤。用法用量每服3丸,桃柳汤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
  •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安神生化汤处方川芎3克 柏子仁3克 人参3~6克 当归6~9克 茯神6克 桃仁12粒 黑姜1.2克 炙草1.2克 益智仁2,4克(炒)陈皮0.9克功能主治妇人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用法用量加大枣,水煎服。摘录......
  • 处方柴胡、人参、麦门冬、知母、五味子、竹茹、茯苓、远志、生地黄、当归、甘草、黄连(姜炒)。功能主治伤寒虚烦,心悸微热,四肢无力体倦;又治伤寒6-7日,别无刑g症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脉俱静者,无脉欲出汗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
  • 处方朱砂2钱,全蝎1钱,人参1钱,白茯苓1钱,天麻1钱,附子(炮)1钱,川芎1钱,乳香1钱,麝香1字,坯子半钱(一方加琥珀)。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小儿心虚多惊,恍惚不宁,腹痛便青;及吐泻之后,欲生慢惊。用法用量每服1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