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芷汤

    《古今医鉴》卷九:白芷汤处方

    防风 荆芥 连翘 白芷 薄荷 赤芍 石膏

    制法

    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下丬牙疼,属手阳明虚热有风。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保命集》卷中:白芷汤别名

    白芷石膏三物汤、白芷石膏汤

    处方

    白芷1两,知母1两7钱,石膏4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疟病,身热目痛,热多寒少,睡卧不安,脉长,以大柴胡汤下之后微邪未尽者。

    用法用量

    白芷石膏三物汤(《丹溪心法》卷二)、白芷石膏汤(《症因脉治》卷四)。

    各家论述

    《医方考》:此条阳明证也,以其有热而无寒,或热多而寒少,故《机要》名为热疟。白芷所以解阳明之经,石膏所以清阳明之府,知母所以养阳明之阴。虚者宜加人参。质实便燥者,此方不足与也,宜下之,用伤寒门大柴胡汤,后以本方调之。

    摘录《保命集》卷中《圣济总录》卷一五二:白芷汤处方

    白芷1两半,鹿茸(去毛,酥炙)1两半,诃黎勒(煨,去核)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牡丹皮1两半,地榆1两半,黄耆(锉,炒)1两半,肉豆蔻(去皮)1枚,白术1两,黄连(去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代赭(碎)1两,桂(去粗皮)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龙骨(去土)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血海虚冷,经行太过。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取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圣济总录》卷九:白芷汤处方

    白芷半两,白术半两,芎藭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羌活(去芦头)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半两,石膏1两半,牛膝(去苗)半两,狗脊(去毛)半两,萆薢(炒)半两,薏苡仁(炒)1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葛根1两,桂(去粗皮)1两半。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手足一边不随,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

    每用18钱匕,以水4盏,加生姜1分(切),煎取2盏,去滓,分温3服,微热服,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半夏(为末,姜汁搜作饼,焙干)3两,人参3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逆满,心下痞塞。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白蜜1匙,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 处方半夏30g 黄芩30g 干姜20g 人参20g 炙甘草20g 黄连6g 大枣10g 白酒700ml炮制1. 将上述7味药材一同捣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2. 5日后,加入凉开水500ml调匀,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主治......
  • 《御药院方》卷五:半夏利膈丸处方白术 人参 白茯苓(去皮)白矾(生)滑石 贝母各30克 天南星(生)45克 白附子(生)60克 半夏(汤洗)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风化痰,益气健脾。主风痰郁甚,头疼目眩,咽膈......
  • 别名半夏丸处方半夏(去滑)1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1分(枯),铅白霜半两。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四......
  • 处方半夏5两(熊州者,汤洗去滑,汁尽),干姜3两,吴茱萸2两,桂心1两,白术3两,细辛3两,柴胡3两,牡丹皮3两,大黄5两,芒硝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芦根等8味饮子饮之,诸状不歇,渐不下食,心腹结硬,不得手近,有时触着,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