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术附子汤

    《金匮要略》卷上:白术附子汤处方

    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枚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白术附子汤处方

    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甘草6克(炙)桂心12克

    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精气。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永类钤方》卷十三引《济生》:白术附子汤处方

    白术2两,附子(炮)、茯苓(去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肠胃虚湿,肠鸣泄泻,或多自汗。

    用法用量

    方中附子、茯苓用量,《普济方》引作“各一两”。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引《济生》《医学发明》卷五:白术附子汤处方

    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苍术2两,陈皮2两,厚朴(姜制)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茯苓2两,泽泻2两,猪苓(去皮)半两,肉桂4钱。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寒中。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作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无力,喜睡,两丸多冷,时作隐隐而痛,或妄见鬼状,梦亡人,腰、背、胛、眼、腰、脊皆痛,而不渴不泻,脉盛大以涩。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3盏,加生姜3片,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五汉·《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出处

    白术附子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组成

    附子(9克)、白术(12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散寒化湿,祛风通络。

    主治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或细涩。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老年性功能性便秘、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病症。

    1.老年性功能性便秘:将84例阳虚型老年性功能性便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服用白术附子汤,并隔日在双侧大肠俞或足三里穴行1次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果导片每次0.1克,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两组总有效率,短、长期疗效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10期)

    2.慢性心功能不全:选取6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术附子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93.3%。(《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二方用辛温散寒的附子、生姜,配以化湿祛风的白术。临床应用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为辨证要点。

    方歌

    白术附子汤除痹,生姜大枣甘草炙,风寒湿痹重在湿,助阳除湿微汗知。

    摘录汉·《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薄荷3钱,焦山楂5钱,白豆蔻2钱,车前子2钱,广陈皮1钱5分,槟榔4钱,钩藤4钱,牛黄3分,泽泻3钱,草豆蔻2钱,砂仁2钱,甘草1钱,神曲2钱,灯心1钱,胆草1钱,蝉蜕2钱,黄连1钱,天竺黄1钱,僵蚕1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
  • 《圣济总录》卷九:保寿丸处方牛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犀角(镑屑)半两,天麻半两,蝉壳(去土)半两,干姜(炮)半两,白僵蚕(炒)半两,半夏(汤洗10遍,焙)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天南星(炮)半两,白附子(......
  •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赤石脂(煅)半两,白姜(炮,洗)半两,荜澄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脏腑虚寒,泻痢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处方硫黄(光明者,研两复时,取末)11两,青盐4两半(研),阳起石(别研如粉)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楮实3两,桂(去粗皮)3两。制法将4味草药为末,与前3味研约同搅,再研匀,别取干姜6两(细末),煮生姜面......
  • 《婴童百问》卷十:保寿散处方白茯苓1两,新罗参1两,川雄黄1两,牙消1两,甘草(炙)1两,片脑少许,麝香少许,牛黄少许(无亦得)。制法上为细末,入锡合内收之。功能主治婴孩惊热、潮热、风热、虚热,头额温壮,白日夜间多啼,伤湿鼻流清涕,喉咽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