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前汤

    《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师方》:白前汤处方

    白前6克 紫菀 半夏(洗)各9克 大戟(切)3克

    制法

    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

    久患咳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常作水鸡鸣。

    用法用量

    以水1升,渍之一宿,明旦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引《深师方》《圣济总录》卷一六四:白前汤处方

    白前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地骨皮2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伤风咳嗽,壮热憎寒。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白前汤处方

    白前3两,桑白皮3两,生地黄1升,茯苓5两,地骨皮4两,麻黄2两(去节),生姜6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气嗽。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6合,去滓,加竹沥5合。分温4服,食后服之,昼3夜1。觉得力,重合服5-6剂佳,隔3日服1剂。

    注意

    忌醋、芜荑。

    摘录《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白前汤处方

    白前1两半,杏仁14枚(去双仁尖皮,炒),紫菀(去苗土)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大麻仁(净淘,研细)。

    制法

    上8味,除大麻仁旋入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

    咳嗽喘闷,背膊烦疼,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数沸,入研麻仁半钱匕,再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外台》卷十引《深师方》:白前汤处方

    白前2两,紫菀3两,半夏(洗)3两,大戟(切)7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久咳逆上气,身体浮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常作水鸡鸣。

    用法用量

    以水1斗,渍之1宿,明旦煮取3升,分3服。

    注意

    忌羊肉、饧。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咳逆上气而见肢体浮肿,作水鸡声,乃水饮溢于肺胃,流入百骸。故用白前以疏肺气,紫菀以散血气,半夏以涤痰气,大戟以利水气,皆从《金匮》泽漆汤中采出。大戟之利水与泽漆不殊。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圣济总录》卷一二五:白前汤处方

    白前1两,昆布(洗去咸,炙干)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海藻(洗去咸,炙干)1两,半夏(汤洗7遍)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小麦(醋浸,晒干)3合。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气瘿初作。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圣济总录》卷八十:白前汤处方

    白前(去土)3分,紫菀(去土)1两半,半夏(汤洗7遍去滑)3两,泽漆根(细切,微炒)3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半两,干姜(炮)半两,栝楼1枚(去皮),白术1两,吴茱萸(水浸1宿,焙干,炒)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水咳逆上气,通身浮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中水鸡声。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3盏,加大枣2个,生姜1枚(拍破),煎至1盏半,去滓,分2服。当小便利,或微溏,肿即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圣济总录》卷四十九:白前汤处方

    白前2两,木通(锉)2两,防己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3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紫色)3两,桑根白皮(锉、炒)3两,紫菀头50枚。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肺痿咳嗽日久,喘急,仰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良久温服,日3次。胸中有脓者,当得吐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全生指迷方》卷四:白前汤处方

    白前1两,细辛(去苗)1两,川芎1两,五味子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芍药半两,桂(取心)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肾咳,咳则腰背相引痛,恶风,脉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圣济总录》卷九十三:白前汤别名

    白前散

    处方

    白前1两半,桑根白皮(炙,锉)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旋覆花半两,木通(锉,炒)2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骨蒸,肺痿咳嗽,涕唾如胶,胸背烦热。

    用法用量

    白前散(《普济方》卷二三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外台》卷十引《深师方》:白前汤处方

    白前5两,紫菀3两,杏仁3两,厚朴(炙)3两,半夏(洗)4两,麻黄(去节)4两,生姜1斤,人参2两,桂心2两,甘草1两(炙),大枣14个。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上气及诸逆气。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饧。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白前汤别名

    大白前汤

    处方

    白前3两,紫菀4两,半夏1升,生泽漆根1升(切,凡4味,水1斗7升,煮取1斗汁,纳入后药),桂心3两,人参6分,大枣20个(擘),白术5两,生姜8两,茯苓4两,吴茱萸5两,杏仁3两(去两仁皮尖,碎),葶苈2两,栝楼5合。

    功能主治

    水咳逆上气,通身洪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中水鸡鸣,大小便不通,不下食而不甚渴。

    用法用量

    大白前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注意

    忌羊肉、饧、生葱、桃、李、雀肉、酢物。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方出《外台》卷十引《广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白前汤处方

    白前4分,生麦门冬10分(去心),贝母4分,石膏4分,甘草(炙)4分,五味子4分,生姜4分,黄芩5分,杏仁40颗,淡竹叶(切)1升,白蜜1匙。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上气,肺热咳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7合,绞去滓,纳白蜜,更上火煎3沸,汤成后宜加芒消8分,分温3服,每服如人行5-6里,须利2-3行。

    注意

    忌热面、炙肉、油腻、醋食、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引《广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
更多中药材
  • 《金鉴》卷五十六:保元化毒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当归、南山楂、穿山甲(炒)、白芷、木香、僵蚕(炒、研)、川芎。功能主治气血虚弱,痘疮不能如期起胀,平扁顶凹,其色灰白,皮薄嫩亮,更现倦怠气乏,不渴不烦等虚证。用法用量加煨姜,水......
  • 处方黄耆1两,滑石末1两。功能主治小儿痘疹5-6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及大人初痢、久痢。用法用量大人初痢,滑石用一两五线、白糖一两,不用黄耆;久痢,加黄耆,滑石仍用一两五钱。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 处方人参、当归、甘草、黄耆、白芍、米仁、茯苓。功能主治痘疹身凉体静,浆不满足,脓囊渐阔,收靥不齐。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 处方党参1两5钱,白术(炒)1两5钱,鹿角1两5钱,当归1两5钱,香附1两5钱,川芎1两,附子(炙)1两,独活1两,干姜1两,川椒1两,杜仲1两,鳖甲1两,荜茇1两,草果仁1两,白芍1两,生耆1两5钱。制法用麻油3斤,将药炸枯,去滓,再熬至......
  • 处方黄耆(炙)3钱,人参1钱,肉桂5分,丁香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大壮气血,固其腠理。主痘症虚寒,腠理不密,卫气虚,起胀时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名曰讧痘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