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凤膏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白凤膏处方

    黑嘴白鸭1只 大京枣1千克 参苓平胃散500克 陈煮酒1大瓶

    功能主治

    补髓生津,和血顺气。一切劳证,形体虚惫,咳嗽吐痰咯血,日晡潮热,肌肉消瘦,气衰言微者。

    用法用量

    上先将鸭扎缚其脚,却量患人饮酒多少,随量倾酒在器中,烫温,将刀于鸭项上割开,沥血于酒内,搅匀,一气饮之。又将鸭干捋去毛,就胁下开一孔,取出肠杂,以纸拭干,将枣子去核,每个实填参苓平胃散末,以麻布扎定,填于鸭肚中,用砂糖甏一个,放鸭在内,四遭炭火慢煨,一瓶煮酒作三次添入,直至熬酒干为度,取起,次第食之,尽此一鸭。

    备注

    本方所治劳证,为肺肾阴虚,精血亏损,而又元气极虚,脾胃不和所致。方中黑嘴白鸭为君,先取其血饮之,宜人肺经,润补其肺;继取其肉食之,补肺肾,益精髓,退骨蒸,化虚痰,止咳嗽。虚劳而至气衰言微,急须补元气,益脾胃,故用人参、大枣、茯苓为臣;更用平胃散为佐,取其消导和中,使鸭肉、参、枣补而不腻,有补中寓消之义。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顾松园医镜》卷十一:白凤膏处方

    乌嘴凤头白鸭1只。

    功能主治

    滋阴除热,化痰止嗽。主虚劳,内热骨蒸,咳嗽痰白。

    用法用量

    令饿透,将二地、二冬、青蒿、鳖甲、骨皮、女贞子各4两共为末,每糯米1升,用药1两同煮,连汤水与食,令极肥,宰血,陈酒冲服;将鸭去毛,挖净肚杂,如常用甜白酒加盐煮烂,空心食之更妙,食完再照上法用之;若作丸服,仍用前药1料为细末,入鸭腹中,麻线扎定,以清白人溺煮烂,去骨,捣为丸服。

    注意

    虚劳之人,所宜常食。

    摘录《顾松园医镜》卷十一《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白凤膏处方

    黑嘴白鸭1只,大京枣2升,参苓平胃散1升,陈煮酒1大瓶。

    功能主治

    复其真元。主一切劳,大怯及虚甚惫,火乘金位,嗽吐痰咯血、发热者;少年禀气不足,因饮食饥饱所伤,致成虚损,形体羸弱,日哺潮热,腹胀气急,脉来弦数者。

    用法用量

    其血酒直入肺经,滋补其肺,宁止其嗽。

    各家论述

    《十药神书》陈修园按:怯而日久,虚极而惫,而且咳嗽不已,则肺日因嗽而动扰矣。吐痰不已,则肺因痰而壅滞矣。咯血发热,壮火食气,不特肌肉消瘦,而且气衰言微矣。此为极症,恐非无情之草木所能治。故用黑嘴白鸭一只为君,盖以毛白者味较清而入肺,嘴黑者骨亦黑而入肾,取金水相生之义,亦资异类有情之物以补之也。最妙入京枣2升,取其甘温以补胃;平胃散1升,取其消导以转胃。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胃安则脏腑俱安,与保真汤佐以厚朴同义。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乌梅肉9克 黄连 蜀椒 藿香 槟榔各3克 胡粉 白矾各1.5克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虫,色赤成团而活,属热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时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医宗说约》卷四:安蛔理中汤处方参、术、乌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呕,加半夏、陈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黄连、细辛;大便秘结,加大黄。摘录《医宗说约》卷四《医学入门》卷四......
  • 处方白茅根20-30克,龙骨15-25克,牡蛎15-25克,生三七粉(吞服)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在大黄6-10克,藕节炭(或藕汁)20-30克。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止血。主血热壅盛,迫血妄行。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时,煮沸2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