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柏皮膏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千金月令》:柏皮膏处方

    柏皮5两,生地黄半斤,桑白皮2两,杏仁(研碎)3两,大青3两,竹叶2升(切)。

    制法

    上切,以炼猪脂3斤,缓火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密贮。

    功能主治

    止痛灭瘢。主汤火疮。

    用法用量

    日夜3易。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千金月令》《普济方》卷二九○:柏皮膏处方

    鸡子3个(煮熟,去白用黄,入深厚黑盏内,于慢火上熬成黑油出为度),轻粉半钱,川黄连1分,槟榔1分,木香1分(为末)。

    制法

    上用鸡子油调,封疮口,以干为度。

    功能主治

    疮口穿溃不愈。

    用法用量

    本方名柏皮膏,但方中无柏皮,疑脱。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柏皮膏处方

    柏白皮3两,当归1两,薤白5两,猪脂1斤。

    制法

    上4味,除薤白、猪脂外,细锉,熬脂令沸,下诸药煎,候薤白赤黑色,以绵布绞去滓,瓷合盛。

    功能主治

    灸疮发肿,火毒疼痛。

    用法用量

    涂敷疮上,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幼幼新书》卷三十八引《婴孺方》:柏皮膏处方

    柏皮3合,槐白皮3合,生地汁8分,蛇含(生)8分,栀子仁6分,甘草4分,黄柏4分。

    制法

    上切,以猪脂1升半,小火煎为膏,去滓。

    功能主治

    汤火伤。

    用法用量

    敷患处。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八引《婴孺方》《鬼遗》卷五:柏皮膏处方

    柏皮(去黑皮,用白肉)3斤。

    功能主治

    火疮、乳痈。

    用法用量

    方中柏皮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鬼遗》卷五《圣惠》卷六十八:柏皮膏处方

    柏树白皮末4两,猪脂半斤(炼为油),伏龙肝末4两。

    制法

    上同熬成膏,滤去滓,入瓷器中收。

    功能主治

    灸疮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用时,薄薄涂之,上以油单隔,软帛裹。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黄耆8分,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沙参8分,当归6分,丹皮8分,白茯苓8分,熟地2钱,车前子8分。功能主治小儿肾疳,由肝脾失调,加之先天肾水不足而成。体多瘦弱,目昏神倦,或凉或热,或时时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六味地黄丸。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功能主治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
  • 处方人参、黄耆(炙)、甘草(炙)、茯苓、升麻、甲片(炮)。功能主治痘疹元气虚弱,不能运毒,斑痕不化,不能起脓成浆。用法用量生姜为引,酒煎服。若见点时白头如(疒咅),元气虚弱,色不红活者,去山甲,加当归、红花。各家论述方中参、耆、炙草以补元气......
  • 处方黄耆、当归、僵蚕、白芍(炒)、防风、丹皮、桔梗、陈皮、甘草、糯米。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火症,在六七八九日,曾用凉血解毒之药,毒气稍退,颜色少淡者。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 处方槐角3钱,当归3钱,生地3钱,黄芩3钱,黄柏3钱,侧柏叶3钱,枳壳2钱,地榆2钱,荆芥2钱,防风2钱,黄连1钱,川芎1钱,生姜1钱,乌梅3枚。制法用鲜荷叶汁、炼白蜜为丸。功能主治清火疏风止血。主肠风下血,便后纯下清血,其疾如箭,肛门不肿......